【独家】芯片业界“凑货”支援红外测温仪 防疫物资仍需国家储备

来源:爱集微 #红外测温仪# #独家#
2.8w

集微网报道(记者 陈宝亮)随着全国各地对疫情严阵以待,各种防疫物资开始迅速进入短缺状态。

1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因为正值春节放假时期,防控物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疫情发生后,工信部已经采取多项复产、物资调控等措施强化防控物资保障工作。

近日,湖北省曾向国家请求紧急支援,调拨医用口罩4000万个、防护服500万套、红外测温仪5000套。据工信部统计,目前已收到武汉方面四大类共计20多个品种的四批物资需求清单,大部分物资供应已能满足需求。

不过,随着全国30多个省份紧急启动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物资短缺已成为全国各地都在头疼的问题。而这其中,防疫火线上紧缺的测温仪则是与集成电路产业息息相关。

测温仪紧缺

据集微网调查,包括红外温度计、热像体温测试系统、测温安检门等所有类型的测温仪器已全部处于短缺状态。

“红外温度计,是需求量最大的产品,我们这边2月份的订单比平时增加了接近3倍。”烨映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徐德辉向集微网介绍,“平时的订单量大概是100多万颗芯片,现在2月份的订单已经接近400万。

烨映电子是国内第一家掌握红外体温计传感器核心芯片技术的企业,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国产耳温计、额温计等红外体温计,客户包括国内排行前十的倍尔康、鱼跃医疗等企业。

“目前我们在国内有三个代工厂,春节放假是最主要的产能障碍,代工厂、原材料厂的重启供应都有很大困难,我们现在已经想尽一切办法保障产能。” 徐德辉博士告诉记者,公司共有3个封装代工厂,目前已经重启了位于重庆的中国电科重庆声光电航伟公司的生产工作。工厂许多员工在本月18-19日已陆续返乡过年,但接到任务后,中国电科重庆声光电航伟公司发挥央企使命担当,积极配合,很多员工都已回到岗位加班,目前重庆生产线已在全力生产中。

徐德辉介绍:“红外体温计的国产供应链体系已经十分成熟,如果是3月份,完成物资保障任务不会太难。”徐德辉分析指出,“我们现在极限产能是500万,如果防疫物资需求进一步增长,可能需要政府出面协调解决生产设备、封装产线的供应,才能在短期内再次扩充产能。

上游的MEMS晶圆厂已经进入扩产节奏。国内MEMS先进工艺的龙头企业深迪半导体人士向记者介绍:“目前,深迪拥有代工厂+封测的完整产线,覆盖了传感器、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热电堆等测温仪所需的全部产品,月产能达到200万颗芯片。”深迪下游客户仍有部分富余产品可供防疫物资供应,“但随着疫情发展,需求可能会超过我们产能,我们现在要准备扩产。”通过代工厂、封测厂一体调控,深迪可以在一个月内大幅提高产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SARS期间,国内尚无体温传感器芯片企业,而国外芯片供应优先级中,中国企业排在欧美日台之后,当时国内虽有部分红外体温计企业,但受限于芯片供应无法生产,中国只能从海外进口了20多万只红外体温计。

而今,国内已经具备完整的产业链,国产红外体温计的市场占比已接近20%。这次的物资短缺,国产红外温度计的厂家迅速进行产能保障,一方面支援了防疫工作,另一方面也可能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大幅提高红外体温计的国产化率。

热像仪的产能风险

相比于迅速扩产的红外体温计,热像体温测试系统(红外热像仪)通过一封来自武汉华中数控的求助信吸引了更多业内人士的关注。

华中数控称,目前正在紧急生产“红外热成像智能体温检测系统”,但前期备料不足,大量物料需要进口,而从海外调货时间上无法满足需求,华中数控向业内企业求助现货库存。华控数控所需的物料清单中包括FPGA、Flash、MOSFET、传感器、ADC等进口芯片。

事实上,红外热像仪是国内刚刚兴起的市场。知情人士透露:“红外热像仪在全球市场也不过只有160万台左右,由于其核心芯片要用到真空封装等技术,产品成本极高,以军用、工业市场为主,具体到测温市场,全球一年也就只有40万台,还以欧美为主。

武汉高德红外是国内最大的红外热像仪厂商,财报显示,高德红外2018年生产红外热像仪约1.5万台,平均月产1300台,平均每台产品收入约400万,产品以军用市场为主。

“监控所需的红外热像仪相对低一些,普遍需要10万到30万,近两年国内增长较快,但也并非主流需求。”业内人士介绍,“所以这些产品基本是有多少订单就备多少货,生产多少产品,几乎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扩产。”而且,由于产品量级在1000台以下,所需芯片也以百颗为单位,相比于以十万、百万为出货单位的芯片市场,从正常供货渠道直接调货难度极大。不过,经过工信部电子司协调,矽昌通信、深圳华秋电子等公司从库存中拼凑出华中数控所需的元器件,大部分短缺元器件已寄给华中数控。

但仅靠八方支援的紧急措施,并不能缓解热像仪的短缺。多家企业向集微网表示热像仪供应严重不足,本地热像仪企业被当地政府要求“优先保障本省供应”,但是大量客户已经“上门要求供货,我们忙得焦头烂额”。此外,少数能供应核心器件的芯片企业被“省级政府直接给公司负责人打电话,要求优先保障当地客户的器件供应”。

从湖北省的求助声明来看,其所需红外热像仪超过6000台,但省内月产能仅有1200台,需要向全国求助5000台。如果按照湖北的配比计算,全国2-3月份可能需要新增10万到14万台热像仪,达到2019年全球产能的30%,远超国内全部产能上限。

“但现在没有企业敢直接扩充产能,因为这些需求很可能是非常规的,疫情结束之后,市场就马上滑坡。”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一旦现在扩产,疫情之后,扩产的生产线都会闲置,扩产成本太高,对企业来说风险太大。”

目前来看,虽然在人流密集地区部署热像仪存在很大的必要性,但大部分地区并未将这一产品作为基础设施配备。这也就意味着,防疫工作结束后,热像仪市场会迅速消退。这一风险的存在,很可能会导致红外热像仪在整个防疫工作持续期内的供应短缺。

目前,工信部正在推动建立国家防控物资的临时储备制度,如果能通过政府储备的形式降低企业风险,或许能缓解热像仪的供应短缺。(校对/范蓉)

责编: 刘洋
来源:爱集微 #红外测温仪# #独家#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