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咨询发布《中国集成电路园区年度报告(2023年)》

来源:爱集微 #集微咨询#
3.1w

产业园区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产业落地的载体,各大产业园区在吸引企业落户、打造产业生态和招揽培养人才等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集成电路产业园区。

为帮助业界全面了解我国集成电路园区发展水平,为广大集成电路企业提供“芯”园区参考样本,集微咨询重磅推出《中国集成电路园区年度报告(2023年)》。该报告中,以全国重点集成电路园区为研究对象,从集成电路产值、产业集群、政策支持力度和人才优势等多维度构建评价体系,科学全面地考量园区综合水平,遴选出2023年集成电路产业园区综合实力前30强榜单。同时关注园区2022年度集成电路产值、园区成立时间、重点产业链环节、产业规划、重点企业、近三年产业政策出台、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人才资源等八大元素,梳理编制了全国范围内超过50个产业园区信息。

一、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

2022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已超过3000亿元,在全国市场占比中超过25%;其中张江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2011亿元,同比增长18.1%,约占全市2/3。

张江围绕加快建设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的三大产业布局,同时基于集成电路设计的基础积极打造X产业链,成为世界一级的科学中心。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张江科学城已经形成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布局。张江拥有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企业超600家,销售规模达812亿元;芯片制造企业17家,销售规模达700亿元;封装测试企业30家,销售规模达260亿元;装备材料企业数量超40家,销售规模达195亿元。

其中,全球芯片设计10强中有7家在此设立了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全国芯片设计10强中也有6家总部位于此。

近三年产业政策出台情况方面,张江凭借“国家、上海市、浦东新区、自贸区和张江科学城”多层次叠加的政策,针对产业链不同环节提供专项政策。其中,2022年9月,上海市浦东新区科经委发布的《浦东新区促进集成电路和新一代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操作细则》,提出支持IP购买,支持IP授权服务,支持EDA软件购买,支持首轮流片等。

二、无锡高新区

2022年无锡市实现集成电路产值2091.5亿元,产业规模在全国重点城市中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其中无锡高新区集成电路产值达1352亿元,约占江苏省1/3,全国1/9。无锡高新区已形成半导体产业集聚优势,实现产业链全覆盖,产业集群覆盖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及配套支撑等全产业链。

在集成电路领域,无锡高新区奋力打造设计产业“芯”高地,有序加快推进晶圆制造业布局,持续加强封测业领先地位。无锡高新区拥有以海力士、华虹、华润微电子和卓胜微等代表的400多家集成电路企业。其中多家上市企业为科创板首发过会,如芯朋微、华润微和新洁能等,另有上市后备企业盛景微和德科立等。

近三年产业政策出台方面,无锡市多次出台政策支持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2023年6月,无锡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集成电路地标产业的若干政策》,从支持产业发展壮大、企业创新发展、项目加快建设、人才引进培育、产业协同发展、产业环境提优等6方面制定了36条政策意见,将专项资金提高3倍,增至3亿元。

三、深圳高新区

2022年深圳市集成电路营收约1578.4亿元,同比下降约6.6%。深圳高新区现有集成电路企业150余家,汇聚了英特尔、深圳仪器、紫光展锐等龙头企业,已初步建立覆盖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材料与配套、系统与整机的完备产业链。

深圳高新区重点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全球顶尖产业,着力发展网络与通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高新区集成电路和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集聚众多优秀企业,涵盖了半导体的设计、制造、测试、材料装备及整机终端生产等多个产业环节。

近三年产业政策出台方面,深圳市先后推出《深圳市培育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和《深圳市关于促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等多项政策来扶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四、苏州工业园区

2022年苏州工业园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804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核心三业(设计、制造、封测)产值规模481亿元,全市占比近七成。

目前,苏州工业园的集成电路产业已形成以“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为核心,以设备、原材料及服务产业为支撑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并且在MEMS(微机电系统)、化合物半导体、光通信等特色细分领域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是国内产业链较完整、企业集聚度较高、人才储备和技术开发水平较领先的区域之一。

园区集聚了以创耀、晶方半导体、京隆等为代表的重点企业155家,重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包括芯动科技、创耀通信、纳芯微电子、赛芯电子;重点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包括萤火虫科技、和而泰、艾诺半导体;重点集成电路半导体分立器件企业包括敏芯微电子、东微半导体;重点集成电路晶圆制造企业包括和舰芯片。

2022年,苏州市工业园区相继出台《苏州工业园区全面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集群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和《苏州工业园区关于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若干措施》,目标到2025年,园区集成电路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五、武汉东湖高新区(光谷)

2022年,光谷集成电路产业产值超过400亿元,设计规模劲增98%,增速全国第一。

目前,武汉东湖高新区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布局,是武汉乃至全国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度较高、技术水平先进的区域。经过多年布局发展,光谷初步形成以“光芯屏端网”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为支撑,数字经济与新消费两大新兴业态深度融合,人工智能、脑科学、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蓬勃发展的“221”产业发展格局。

园区已聚集7万家企业,其中百亿级5家,十亿级36家和亿级198家。全区重点集成电路企业200余家,主要包括长江存储、中国信科、光迅科技、新思科技、高德红外、联发科、应用材料、泛林半导体、精测电子和四维图新等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和产业链企业。

近三年产业政策出台方面,其中,2022年5月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布的《关于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及实施细则》,提出支持购买设计工具、支持企业流片等。

六、北京经开区(亦庄)

2022年北京市经济开发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约600亿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构建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装备、零部件及材料等完备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产业集聚区是北京乃至全国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度较高、技术水平先进的区域,已构建包括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装备、零部件及材料等完备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和“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大集成电路生态系统。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已聚集了中芯国际、中芯北方、北方华创、威讯、英飞凌、紫光股份和集创北方等行业龙头企业,相关集成电路企业约100家。

近三年产业政策出台方面,其中,2022年1月14日,北京经开区发布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的若干意见》,提出强化国家战略使命担当、布局科技创新重大专项等。

七、成都高新区

2022年,成都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已达410.4亿元。目前,成都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涵盖了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装备材料等多个环节。芯片设计营收突破百亿元,营收过亿的企业数量达到了26家,各项指标均在全国范围内位列前十。

成都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在全国第一方阵,居中西部第一位。

成都高新区承担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新药、高性能医疗器械、高端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航空经济、金融业、会展业等10条重点产业链的建设任务。成都高新区聚集英特尔、华为、京东方、戴尔、德州仪器、富士康、业成科技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形成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以及网络通信四大产业链,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版图占据重要一极。

近三年产业政策出台方面,其中,2023年5月,《成都市加快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发布,提出加强重大项目招引、提升产业协同水平等。

八、合肥高新区

截至2022年底,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集聚企业400余家,产值达475亿元。合肥高新区集聚企业300余家,约占全市80%,推算合肥高新区集成电路产值约为380亿元。合肥高新区拥有产业人才逾万人,已初步构建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装备材料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在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招商基础上,围绕汽车电子、新型显示、传感器、宽禁带等领域开展精准招商,重点布局高端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含第三代半导体)、半导体装备等环节,精选重大项目、筛选补链项目、优选高成长项目,集中资源引进具备IPO潜力的总部项目。

合肥高新区培育和引进了以联发科、杰发科技、伏达半导体、合肥君正、全芯智造为代表的研发设计企业;以矽迈微、圣达电子、华宇为代表的封装测试企业;以芯碁微装、大华半导体、安德科铭为代表的装备材料企业;以蔚思博检测、中科微电子创新中心为代表的配套支撑企业。

近三年产业政策出台方面,其中,2022年5月31日,《合肥市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正式印发,提出支持企业流片、支持企业购买和研发IP以及支持企业购买、租用和研发EDA工具软件等。

九、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

2022年北京市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实现集成电路设计产值460亿元。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承担着北京市“北设计”的集成电路产业布局。园区在产业定位上形成以芯片设计、基础软件、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硬件为主体的泛集成电路设计园,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制造基地,河北石家庄封装测试产业基地,形成三地协同发展,全面落实北京作为国家京津冀发展战略中“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

园区已有兆易创新、地平线、比特大陆、豪威科技和兆芯等110多家企业入驻,未来逐步形成以产业龙头为核心的聚能发展,助力集成电路产业的跨越式进步。

近三年产业政策出台方面,其中,2022年2月8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财政局发布了《2022年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资金实施指南》,涉及集成电路产业政策支持要点主要有:首轮流片奖励、做优做强高精尖企业等。

十、苏州高新区

2022年,苏州高新区全区集成电路产业营收规模约220亿元。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苏州高新区以设计为主导,封测为龙头,着力引进设备企业,合理发展材料企业,择机填补制造产业空缺,构建“方案-芯片-模组-整机”的产业整合生态体系。产业链各环节营收占比上,设计业、晶圆制造业、封测业、材料及服务业分别占比21%、6%、38%、29%。

苏州高新区拥有集成电路企业238家。其光电子产业集群包括长光华芯、天孚通信、伽蓝致远等;自主可控安全芯片集群包括国芯科技、合芯科技、微五科技等;车规芯片集群包括硅谷数模半导体、昇显微等;接口显示芯片集群包括裕太微电子、旗芯微半导体等;半导体材料集群包括安捷利电子、苏州珂玛材料等。

近三年产业政策出台方面,苏州高新区相继优化出台了30余项产业政策,包括《苏州高新区关于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苏州高新区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工作方案(2022—2024年)》等,内容涵盖项目落户、发展成长、研发创新等各个方面,全力支持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

综上述集微咨询整理分析,“中国集成电路园区综合实力TOP 30”榜单中,TOP 1~3园区产值均实现千亿级,实现集成电路产业链全覆盖。其中,张江高科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已超2000亿元,汇聚产业链企业超600家公司,位居第一梯队;深圳高新区、无锡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均超1000亿元,汇聚产业链企业400~600家,位居第二梯队。

此外,《中国集成电路园区年度报告(2023年)》中,除了对“中国集成电路园区综合实力TOP 30”榜单中的园区信息整理及分析外,还从2022年度集成电路产值、园区成立时间、重点产业链环节、产业规划、重点企业、近三年产业政策出台、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人才资源等八大元素,梳理了嘉兴科技城(南湖高新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池州经开区、石家庄鹿泉经开区、常州武进国家高新区、徐州经开区、济南高新区等产业园区信息。

目前,《中国集成电路园区年度报告(2023年)》已在爱集微官网与APP正式上线,欢迎登录爱集微官网、爱集微APP,首页点击“集微报告”栏目,即可进行订购。

查看更多集微报告请点击

责编: 赵碧莹
来源:爱集微 #集微咨询#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