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调研、数据报告看点一览(1.8~1.13)
1、去年Q4全球PC出货量锐减28%,今年内复苏机会大
2、2022年全球PC报告出炉:全年出货2.862亿台,Q4单季跌幅刷新历史
3、今年60%智能手机出货来自5G手机,三星和苹果将引领5G手机市场
4、2022年美国专利申请量排名:三星首次超越IBM居首,台积电、华为、京东方位列前十
5、203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将超过1万亿美元,汽车领域最有前景
6、大摩:预计台积电2023年第一季度营收将季减14-15%
7、面板业经历拐点,预期面板驱动IC需求将逐季回温
8、通货膨胀叠加需求低迷,2022年汽车显示屏出货量仅微增
9、由于德州仪器扩产,第一季度全球电源管理IC产能将同比增长4.7%
1、去年Q4全球PC出货量锐减28%,今年内复苏机会大
对于个人电脑市场(PC),受益于疫情的繁荣场景已经终结。数据机构IDC日前公布最新报告,全球PC在2022年Q4的出货量低于市场预期,较去年同期锐减28.1%。
该报告显示,去年Q4全球PC出货量为6720万台,年减28.1%,出货量回到2018年Q4的低点,2018年的市场因英特尔供应问题而遭受冲击。
不过,报告也指出,尽管去年Q4出现下滑,2022年全年PC出货量仍远高于疫情前水平,达到2.923亿台。主要问题来自于需求,因为大部分用户已提前满足了PC换新的需求,叠加全球经济正在恶化。
IDC移动和消费设备研究经理Jitesh Ubrani表示,由于过去几个月库存过剩,多家厂商祭出折扣以刺激消费需求,如今许多渠道的平均售价也出现下跌。不过,PC成品和零组件的库存管理仍将是未来几个季度中一项关键问题,并有可能进一步影响售价。
去年下半年,PC品牌之间激烈的降价竞争让厂商苦不堪言,供应商行动也表明会抱持谨慎态度进入2023年。市场普遍认为,部分PC市场可能要到2023年底才会恢复增长,而整体市场会在2024年出现复苏。
IDC全球移动和消费者设备副总裁Ryan Reith认为,PC市场连续几个季度的下滑,有一部分是由于2021年出货量接近历史高点,数据受到高基期的影响。Reith认为,仍有很多机会在前方,他看到了2023年剩余时间内的机会。
从品牌来看,联想在2022年Q4出货达1550万台,市占率达23.3%,位居榜首。惠普出货1320万台,市占率为19.6%。戴尔出货量1080万台,占16.1%。苹果出货量出货量750万台,市占11.2%。华硕出货480万台,市占7.2%。
2、2022年全球PC报告出炉:全年出货2.862亿台,Q4单季跌幅刷新历史
近日,国际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更新全球个人电脑(PC)数据报告,去年全年出货量同比下滑16.2%,Q4出货量下滑28.5%,单季跌幅创Gartner追踪这项数据以来最大跌幅。
根据Gartner的报告,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PC出货量共计6530万台,同比下降28.5%,这是该机构自1990年代中期追踪PC市场以来最大的单季降幅。去年全年PC出货量达到2.862亿台,比2021年下降了16.2%。
聚焦美国市场,Q4的PC出货量同比下降20.5%,主要品牌大多有两位数的衰减,只有华硕保持了微弱的增长。其中,惠普和戴尔共占据美国50%的市场,分别有14.8%和32.4%的同比下滑;苹果公司Mac市场份额为17.2%,同比下滑3.1%,出货量为293.6万台。
对于全球PC需求何时复苏的问题,Gartner首席分析师Mikako Kitagawa指出,对全球经济衰退的预期、通货膨胀的加剧和利率的提高对PC需求产生了重大影响。很多消费者在疫情期间已经购买了相对相新的PC,导致消费者的PC需求降至历史最低点。
Kitagawa还表示,企业电脑市场也受到了经济放缓的影响。企业的电脑需求在2022年第三季度开始下降,且现在市场已经从疲软转向恶化。企业正在延长电脑的生命周期并推迟购买,这意味着企业市场可能要到2024年才能恢复增长。
- 今年60%智能手机出货来自5G手机,三星和苹果将引领5G手机市场
2023年伊始,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公布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和科技行业即将出现的主要趋势。该机构预测,2023年60%的智能手机出货将来自5G手机。
Canalys公布的2023年五大主要科技行业发展趋势包括:5G个人电脑和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将增长25%;60%的智能手机出货将来自5G手机;笔记本电脑出货量中将有15%使用ARM架构;亚洲将迈入“印度十年”;消费者将推动车企走向循环经济。
在手机方面,5G在2022年陷入了困局,面对宏观经济疲软和高通胀,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需求从5G转移到更加实际的方面,但这种局面将在2023年将有所改变。Canalys预计,智能手机厂商中三星和苹果将引领5G手机市场。
与此同时,Canalys对5G手机的价格也进行了预测。该机构指出,5G手机的平均售价将会走低,将5G带向大众市场。尤其在价格敏感的发展中国家,将成为促进销售的核心驱动因素。
4、2022年美国专利申请量排名:三星首次超越IBM居首,台积电、华为、京东方位列前十
1月7日,据专利统计机构Harrity LLP最新公布的美国“Patent 300”排名显示,在持续29年位居美国专利申请龙头宝座之后,IBM在2022年的美国专利申请量排名当中跌至第二,首次被三星电子超越。
在2022年美国专利申请量排名当中,IBM去年获得的专利同比减少44%至4743项,位居第二,三星电子则以8513项拿下冠军。榜上第三到五名分别为LG、丰田和佳能,第六为台积电,第七和第八为华为、京东方,第九和第十为雷神技术及高通。
整体而言,IBM虽然在所有领域的专利数都下滑,但以半导体和硬体储存的专利数下滑得最明显。据报道,这主要反映该公司从2020年起推动的策略转变:聚焦于核心业务的专利,使工程师得以摆脱耗时的专利流程。
值得注意,三星电子一直是Harrity专利榜上的常驻军,从2017年开始每年都有超过8000项专利,在视觉显示系统、语音沟通系统方面拥有众多专利。
此外,在Harrity LLP公布的2022年美国Patent 300排名当中,其他一些上榜的中国公司在美国的专利申请数量也增长迅猛。比如字节跳动、百度等中国科技公司的专利数量增长最快,同时腾讯、阿里巴巴、小米去年获得的专利数量也大幅增加。
具体来看,腾讯排在第53位,获得789项美国专利,同比增长24%;联想排名第70位,申请632件专利,同比增长10%;百度排在第73位,申请618项专利,同比增长43%;小米排在87位,申请503项专利,同比增长33%;阿里巴巴排在第103位,申请418项专利,同比增长37%;字节跳动排在第269位,申请160项专利,同比增长84%。
“多年来,中国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都在爆炸式增长,”Harrity首席分析师洛奇·贝恩森(Rocky Berndsen)表示,“因此,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在美国开展业务,我们预计相应的专利数量也会增加。”
5、203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将超过1万亿美元,汽车领域最有前景
DIGITIMES半导体分析师Eric Chen指出,2021年至2030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7%。
近年来,半导体行业蓬勃发展。预计到2030年,全球半导体规模将超过1万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汽车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半导体市场。
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为5560亿美元,其中计算约占38%,通信占33%,合计超过70%,而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各占10%左右。分析师预测,随着需求的激增,到2030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将超过1万亿美元。通信和计算市场的销售额仍有望占比超过60%。基于巨大的商业潜力,预计未来十年汽车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10%,同时工业部门的销售增长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具体来说,预计计算行业将增长至360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通信将增长到318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汽车将增长至145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工业部门将增长到130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消费电子设备的销售额将增长至84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6%。
驱动市场增长的因素
DIGITIMES分析,随着对个人电脑(PC)和其他商用笔记本电脑的需求饱和,计算行业的增长轨迹将趋于平缓。但另一方面,新兴数据中心将为半导体公司提供大量机会,从而推动服务器出货量和对HPC芯片的需求。
通信应用主要由移动基础设施贡献,这将推动对半导体的需求,包括移动AP,基站CPU,射频组件,功率器件或光电子学。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中国台湾计划停止购买汽油动力汽车并推广电动汽车(EV)。这鼓励汽车制造商积极开发各种类型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或电池电动汽车(BEV)。汽车半导体供应商将受益于对传感器、计算和控制芯片等组件需求的激增。如今在汽车行业,电子系统的采用呈爆炸式增长。自动化、电气化、车联网(V2X)通信系统将为汽车市场带来巨大的商机。
物联网(IoT)有望在工业和消费者层面推动半导体行业的增长。除了核心计算和控制芯片,射频组件和传感器也是关键元件。对于工业应用,由于更高的功率要求,对电源和模拟IC的需求更高。
6、大摩:预计台积电2023年第一季度营收将季减14-15%
随着台积电1月12日法说会临近,摩根士丹利日前发布对台积电2023年营收预测,认为该公司全年将“温和成长”,营收或微增1%。第一季度则将季减14-15%,主因是高端智能手机和数据中心订单削减,但由于代工价格提高,因此第一季度毛利率可保持在55%。
在资本支出方面,大摩预计台积电2023年资本支出在300亿美元。
大摩还预期,半导体产业将于2023年下半年迎来复苏,理由有三:一是晶圆代工资本支出和生产量的减少;二是科技产品(如电视和手机)价格下跌;三是经济重新开放。
针对台积电即将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业绩,投资机构目前预计将维持在高两位数同比增速,环比去年三季度也有望实现季增2.2-6.3%。
7、面板业经历拐点,预期面板驱动IC需求将逐季回温
数据机构TrendForce发布报告,2022年起面板驱动IC即因需求在进入第二季后急速减缓,短时间内库存水位飙高,历经两到三个季度的降价、降低投片量、去化库存,目前面板驱动IC价格和库存均有所改善。报告预计,2023年面板产业由谷底复苏,预期面板驱动IC需求将逐季回温。
报告称,2023年第一季是面板驱动IC需要决策投片量的关键时刻,最晚在第一季末需要对下半年的需求预先布局。尽管国际环境仍不乐观,面板市场需求尚无法回到疫情爆发当下的高峰,但随着面板价格落底,TrendForce认为2023年面板市场将逐季增温,特别是进入第三季传统旺季,预期随着面板需求的显著提升,将进一步带动面板驱动IC需求回温。
据TrendForce调查,2022年第二季起驱动IC厂商库存数量约超过半年以上,因此,一方面积极与面板厂商讨去化库存方案,另一方面则减缓在晶圆厂的新投片数量,即使要面对晶圆厂祭出的违反长约(LTA)赔偿,须用只出不进的方法以严格控管IC库存水位,将市场变化的伤害降到最低。
TrendForce观察现有库存的确逐步开始下降,尽管去化速度并未如预期迅速,但2022年底的需求回补,节庆的促销等均有助库存去化,如大尺寸电视用面板驱动IC,预期将在2023第一季度库存水位逐渐进入健康水平。
价格方面,因疫情而起的缺货潮,让晶圆代工费用水涨船高,故此时因需求消失而迅速累积出来的库存,成本也在相对高点。然而,需求的修正与面板跌价而施加的压力,连带影响面板驱动IC在2022年每季都有5~10%不等的降价幅度。
8、通货膨胀叠加需求低迷,2022年汽车显示屏出货量仅微增
根据DIGITIMES Research的预测,由于俄乌战争、美联储加息导致通货膨胀叠加需求低迷等因素,2022年汽车显示屏出货量仅同比微增,达到1.892亿片。
据台媒《电子时报》报道,该机构预测到2023年底,包括后视镜、平视显示器(HUD)、仪表板和中央控制在内的汽车应用显示器出货量预计将超过2亿片,达2.094亿片,到2027年将以6.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2.555 亿片。
从技术领域来看,2022年超过80%的汽车显示屏将由非晶硅(a-Si)TFT LCD 制成,LTPS TFT LCD占比将从2022年的16%提升至2027年的26%左右。另外,用于车用显示器的Micro LED量产将从之前预计的2025年推迟到2027年,到2027年底,Micro LED汽车显示屏的出货量预计将达到2万片。
此前市场研究机构Omdia称汽车显示屏的供应链地域分布为中国大陆将主要供应LCD,而日本和韩国将供应低温多晶硅LCD和OLED。中国台湾则将是MiniLED和MicroLED的主要供应地。
9、由于德州仪器扩产,第一季度全球电源管理IC产能将同比增长4.7%
据Evertiq报道,淡季的影响、企业计划缩减资本支出,以及更广泛的消费电子市场持续低迷,将限制第一季度对电源管理IC的需求。
作为电源管理IC领先供应商的德州仪器(TI)将同期启动其生产基地RFAB2和LFAB的新增产能。鉴于此,TrendForce预计第一季度全球电源管理IC产能将同比增长4.7%。在电源管理IC市场,消费电子产品、网络设备和工业设备的需求下降继续对价格产生下行压力。因此,预计第一季度电源管理IC订单报价将环比下降5-10%。相反,由于汽车电气化趋势,汽车产品的需求保持稳定。尽管更广泛的经济疲软正在给整个汽车市场带来不确定性,但由于汽车产品的买卖双方大多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预计价格不会大幅波动。因此,来自汽车市场的需求将成为推动电源管理IC销售的唯一主要推动力。
主要IDM控制着63%的电源管理IC市场
电源管理IC的供应商多种多样,包括主要的国际IDM以及无晶圆厂IC设计公司。作为IDM的供应商有德州仪器、ADI、英飞凌、瑞萨、安森美、意法半导体和恩智浦。作为无晶圆厂IC设计公司的供应商则包括高通、MPS、联发科、Anpec、GMT、Leadtrend、Weltrend、Silergy、BPS和SG Micro。
按出货市场份额计算,IDM合计控制全球电源管理IC市场的63%。其中,德州仪器以22%的全球市场份额居首位。德州仪器的优势在于产品种类繁多、产品质量始终如一、生产能力充足。因此,它对全球电源管理IC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2022年电源管理IC的整体价格走势来看,IDM能够进一步推高ASP以应对通胀上升。相反,无晶圆厂IC设计公司的报价率先出现走弱趋势。
供应商正在降价以推动消费电子产品电源管理IC的销售
TrendForce指出,消费电子产品(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电视和智能手机)的电源管理IC价格在2022年第三季度开始下降,环比降幅达到3-10%。在2022年第四季度,各种消费类电源管理IC(例如与 AC-DC、DC-DC、LDO、降压、升压、PWM和电池充电器相关的那些)的价格又环比下降了 5-10%。除了这种发展状况,对用于网络设备和大多数工业设备的电源管理IC的需求也开始减弱。唯一仍然表现出稳定需求的应用是极少数特定种类的工业设备(例如军事硬件)和汽车产品。当时,这些应用程序的订单可见性已经扩展到今年第二季度,并且没有明显的尝试通过降价来推动相关电源管理IC的销售。
不过,TrendForce也指出,在工业设备和汽车产品中嵌入的电源管理IC中,IDM合计占据了超过83%的市场份额。大多数无晶圆厂IC设计公司仍然难以渗透到这些特定的细分市场,但由于消费电子产品的整体需求仍然低迷,他们的努力一直很积极。目前,无晶圆厂IC设计公司正在致力于使他们的新型汽车和工业电源管理IC尽快获得认证。
对于电源管理IC订单的交货期,TrendForce最新调查发现,目前无晶圆厂IC设计厂的平均交货期为12-28周。此外,某些型号的电源管理IC的现有库存非常大,无晶圆厂IC设计公司可以在收到新订单后立即开始发货。至于IDM,它们的交付周期大多仍然较长。对于属于非汽车应用的电源管理IC,IDM的交货期为20-40周。对于属于汽车应用的电源管理IC,IDM的交货期超过32周。整体来看,车用电源管理IC的订单仍处于分配状态:供应商较少,芯片制造、模组组装、资质等环节较为冗长。
(校对/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