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知识|雷达与红外PIR的区别

来源:隔空科技 #隔空科技#
3.4w

随着全球智能化大浪潮以及碳中和时代的到来,人体感应已经广泛应用于智能照明、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智慧安防,以及各种物联网场景中。

雷达技术和 PIR 技术作为智能感应的核心技术方案,他们之间又有什么特点和区别呢?

下面跟着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

1 雷达基本原理

雷达来自英文RADAR(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即“无线电探测和测距”,是通过发射电磁波对目标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的方式,获得目标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距离变化率(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的设备。

工作原理:详情参考本公众号的另一篇文章《雷达原理》

2 PIR基本原理

PIR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简称PIR(Passive Infra-Rey) 

组成:主要有外壳(菲涅尔透镜)+热释电探头(滤光片+热释电元件PZT+场效应管FET)+信号放大处理单元等组成。

工作原理:人体37°C时会发射 10μm 左右的红外线、通过菲涅尔滤光片增强后聚集到红外感应源上。红外感应源通常采用热释电元件,这种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后续电路经检测处理后就能产生报警信号。

这种探头是以探测人体辐射为目标的。

所以热释电元件对波长为 10μm 左右的红外辐射必须非常敏感。为了仅仅对红外辐射敏感,在它的辐射照面通常覆盖有特殊的菲涅尔滤光片,使环境的干扰受到明显的控制作用。

菲涅耳透镜有折射式和反射式两种形式。

其作用一是过滤聚焦作用,将热释的红外信号折射(反射)在PIR上;二是将检测区内分为若干个明区和暗区,使进入检测区的移动物体能以温度变化的形式在PIR上产生变化热释红外信号,这样PIR就能产生变化电信号。

被动红外探头,其传感器包含两个互相串联或并联的热释电元。

而且制成的两个电极化方向正好相反,环境背景辐射对两个热释元件几乎具有相同的作用,使其产生释电效应相互抵消,于是探测器无信号输出。一旦人侵入探测区域做横向移动,人体红外辐射通过部分镜面聚焦,并被热释电元接收,但是两片热释电元接收到的热量不同,热释电也不同,不能抵消,经信号处理而报警;若是做径向移动、则其检测能力则会弱很多。

3 红外PIR VS 隔空科技雷达方案

从以上对比分析来看、红外能满足的功能及使用条件十分有限,同时具有外观丑陋、易受温度、气流、热源干扰误触,灵敏度不高,使用寿命短等诸多缺陷;而雷达传感器具有全天候、小体积、高灵敏度、一致性好、性能稳定、使用方便等优点,更能提供比红外全面的多的目标信息(距离、速度、方位),实现微动、生命存在检测等功能、智能化应用拓展性更强。

4 隔空科技极高性价比5812芯片

隔空科技创新性推出的 5.8G SOC 雷达芯片 AT58MP1T1RD(5812),在保持其优异的雷达性能同时,大大降低了雷达的芯片成本、模块外围电路成本、生产及测试成本等。从而在整体性价比上可以PK PIR 热释电红外。得益于隔空科技芯片的高集成度,尺寸大大缩小(最小可以做到 14mm*14mm),能适配各类结构尺寸需求,大大推动了智能感应类产品的发展进程。

随着物联网高速发展,传感器作为物联网的底层和核心也随之引来爆发,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产品正应用传感器完成智能化升级。基于雷达技术的在物联网传感方面的先进性,随着民用雷达技术的不断优化、升级,雷达传感技术方案在功能、性能、稳定性、抗干扰特性优势会更完美的体现。作为全球领先的物联网传感器专家,以强大的团队和雄厚的资金为后盾,隔空科技将专注于高性能射频、微波/毫米波雷达传感技术,低功耗MCU技术及SoC技术,助力物联网、智能家居、智慧照明、智能安防等行业的智能化升级。

责编: 爱集微
来源:隔空科技 #隔空科技#
THE END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