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视野】投石问路?重新审视英特尔收购Tower的真实意图

来源:爱集微 #芯视野# #英特尔# #Tower#
1.6w

集微网消息,2月中旬,英特尔以45亿美元收购Tower Semiconductor,为这一波半导体并购潮高调收尾。消息突然,但并不令人意外,众人眼里,这是英特尔传闻收购格芯折戟后、继续贯彻其IDM2.0战略的应有之举——

纵观当前全球晶圆代工top10厂商,Tower可能是唯一一家与英特尔本身不存在竞争关系、地理位置远离当前国际紧张局势中心、又不至于触发反垄断条令的代工厂,虽然其市占仅为3%,但英特尔并无他选。

然而,随着Tower参与的印度首个晶圆厂项目正式出炉,结合当前美国半导体公司隐隐呈现撤出中国之势,夹在中美科技竞赛中心的英特尔,借Tower投石问路的隐藏目的,已逐渐浮出水面。

英特尔的两难:中美科技竞赛中的“夹心饼干” 

中美科技竞赛白热化,受伤的从来不止是中国企业,半导体霸主之一的英特尔,一面是美国半导体产业链重归本土的“不可能任务”,一面是占其营收26%的中国市场,成为高通以外,最大的夹心饼干。

据《华尔街日报》去年8月报道,英特尔将与IBM、新思科技、Cadence共同建立RAMP-C计划,以领导“建立一个国内商业代工生态系统”。根据五角大楼协议,该计划生产的芯片可用于军事和商业代工客户。

虽然英特尔与美国国防部的合作由来已久,但在当下情景,这进一步确认了英特尔在美国重塑本土半导体供应链中所承担的角色。这对于渴望美国政府补贴以重建代工地位的英特尔来说,甚至有些军令状的意味。

很显然,美国需要英特尔做的不止是建立本土供应链。在这之后的11月,有外媒报道称,拜登政府拒绝了英特尔在中国成都建设新的晶圆厂的计划,结合英特尔在一年前将其中国大连NAND闪存制造工厂连同整个NAND闪存业务打包卖给了SK海力士,英特尔对于中国市场的策略似乎正悄然改变。

可以肯定的是,英特尔并不会放弃中国市场。根据爱集微分析师团队今年5月发布的《美股二十大半导体公司2021财年中国大陆地区营收排行》,英特尔以211.41亿美元排名第二,仅次于高通,在英伟达、AMD以及台积电、三星电子不断冲击其地位的情况下,中国市场对于英特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图源:爱集微

对于英特尔来说,以不变应万变是应有之义,但时局的紧张程度,似乎正在往超过预期的方向发展。年初以来,据爱集微报道,先有美光科技传出解散上海团队,后有德州仪器转移上海研发团队至印度甚嚣尘上,美国半导体厂商出于各种考虑隐隐呈现撤出中国的势头。而英特尔也已开始了类似的试探。

不知是否巧合,去年11月传出中国成都扩产计划被美国政府拒绝之后,去年12月,英特尔便宣布将投资300亿令吉,以扩大其在马来西亚槟城先进半导体封装技术的制造产能。新闻发布会举行当天,恰逢美国国务卿Antony Blinken首次访问东南亚,英特尔此举背后是否有美国在推动,令人浮想联翩。

可以想象,如果这样的“巧合”再多一些,“英特尔将产业链至东南亚国家”的传闻将满天飞,对英特尔在中国的业务必将带来一定影响。况且,以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英特尔并不确定是否能如美国政府期许的那样找到替代。那么,找到一种迂回而隐蔽的方式“投石问路”,会是更好的选择。

收购Tower一石N鸟:隐形代言、投石问路

种种考虑之下,Tower成为了解决英特尔多重困境的最优解。一方面,正如此前众多分析师认为的那样,Tower作为代工厂,能够直接与英特尔IFS业务结合扩大代工业务,并且其在模拟产品以及成熟制程产能上的优势,能直接补齐英特尔的劣势,再鉴于英特尔对以色列悠久的投资历史,并不令人意外。

图源:网络

而另一方面,Tower能够成为英特尔在亚洲以及欧洲地区布局的最佳代言人。在收购Tower的新闻稿中,英特尔方面多次提及,其提供代工产能的“地理范围”,是英特尔的核心考虑之一。作为一家以色列代工厂,由于本土需求无法满足生存需求,Tower多年来一直在海外扩建产能以寻求海外客户订单。

根据Knometa Research《2022年全球新晶圆产能报告》计算,通过收购Tower,英特尔在美国的产能将增加54,000片/月(12英寸晶圆),在以色列增加每月63,000片(6英寸和8英寸晶圆),在日本增加85,000片/月(8英寸和12英寸晶圆),未来还将得到Tower与意法合资的意大利12英寸工厂1/3的产能。

虽然总产能在当前的晶圆代工市场中并不如何出众,但其胜在所处地理位置的丰富,能够在当下疫情不时爆发、国际局势不甚稳定的情况下,有效地保证供应链的安全性,并且由于产能集中于较为紧俏的成熟制程,并且面向工业及汽车应用,对于英特尔来说也是一笔再划算不过的买卖。

除了以上直接显露出的好处以外,Tower这种四处建厂的策略,正好满足了英特尔当下试水和观望的心态。集微咨询总经理韩晓敏对此表示,对于英特尔来说,在海外建厂,无论是从本身策略还是投资规模,都是需要慎重考量的决策,而借助Tower的建厂策略投石问路,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目前来看,印度将会是英特尔在Tower名义上的第一次试水。事实上,早在本世纪初,英特尔就曾率先向印度抛出橄榄枝,但由于印度政府迟迟未出台半导体投资政策,英特尔从美国运送而来的设备仅在港口停留了几个月,首个印度晶圆厂计划便胎死腹中,英特尔随后也将投资转向中国大陆。

在印度投资这件事上,Tower和英特尔有着相似的经历。其对在印度建设晶圆厂的计划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而印度政府混乱的政令同样让Tower屡次改变计划,但其始终没有打消在印度建厂的决心。而在印度终于推出至今为止最为全面、宏大的Semicon India计划的当下,Tower终于如愿以偿。

Tower最终拿下印度首个晶圆厂项目,很难说背后是否有英特尔在推动。这种怀疑同样来自于一些“巧合”,例如,就在上月,代表美国芯片行业的半导体行业协会(SIA)与印度电子与半导体协会(IESA)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而在此之前,英特尔CEO基辛格自担任该职务后首度访问印度。

写在最后

在产业链全球化的当下,强行的割裂和所谓本土化,最终将带领半导体行业走向何方,已难以预料。对于处在暴风中心的英特尔来说,如何在不完全违背美国政府意志、顺利取得补贴的前提下,尽可能避免错误的选择并为自己留有后路,或将会是其当下决策的主要考量。收购Tower之举,是真正的一石二鸟。

另一方面,对于中国来说,尽管英特尔显然不可能放弃这个市场的丰厚利润,但其逐渐趋于保守、并开始试探在其他地区建立供应链的举动,可能代表了一种美国科技企业向外撤出的趋势,这里供应链安全的考量,也有消费市场疲弱的因素。前有美光,后有TI,英特尔是否会在未来面临相似的抉择,仍待观察。(校对/隐德莱希)

责编: 武守哲
来源:爱集微 #芯视野# #英特尔# #Tower#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