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专题】芯片法案在欧洲:落地未必能生根

来源:爱集微 #欧盟#
2.6w

编者按:

2021年,半导体行业依然在挑战中前行。后疫情时代、产能紧张、地缘政治等因素仍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及生态。2022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如何发展?新的挑战又会从何而来?为了厘清这些问题,集微网特推出【2021-2022专题】,围绕热点话题、热门技术和应用、重大事件等多维度梳理,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参考镜鉴。

全球“芯荒”从2020年持续到2021年,影响不断扩散,世界各国纷纷通过补贴等手段,或鼓励本土芯片厂商在本国设厂,或大力吸引外资投资本国。补贴大潮下,曾在世界半导体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欧洲也不甘落后,除了补贴计划之外,欧盟也提出了自己的芯片法案。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对于欧盟芯片法案的愿景主要有三,即欧洲的半导体研究战略、提高欧洲半导体产能的一致行动方案及国际合作框架。但从可操作性来看,这三个目标想要达到,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欧洲的半导体研究战略

欧洲半导体发展历史悠久,但近年来发展趋缓,2020年占据全球半导体市场份额10%左右,知名厂商有英飞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等。

与美国、中国的公司相比,欧洲厂商的风格可以用“稳健”来概括。作为老牌的IDM厂商,英飞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等虽然在自己的细分市场领域都表现出色,但从全球市场来看却被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地的竞争对手压制。

对此,欧洲政界和产业界人士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然而却出现了“路线之争”。正如德国智库Stiftung Neue Verantwortung(SNV)“技术与地缘政治”部门总监、德国外交部和北约议会顾问Jan-Peter Kleinhans指出的那样,一些人认为,欧洲需要追赶上处理器、AI芯片和显卡的先进制造工艺,努力建设欧洲境内的先进半导体代工厂。

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这样做就是一场必输的游戏,欧洲永远不可能追赶上台积电或者三星,因此不应该在这方面浪费金钱,而应该专注于欧洲已有的优势。体量上来说这些市场相对AI芯片和通用处理器甚至存储芯片来说都要小得多,但是它们对于汽车之类的产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比方说汽车的微控制器、功率电子,以及手机和基站所需的射频设备,在这些领域,欧洲公司都非常强大。但这些都是专营市场。

这两条路线将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如果欧洲只是想简单地巩固自己的专营市场以确保欧洲已有的半导体市场竞争潜能达到顶峰,那么未来的发展路径可能就是集中力量扶持本地半导体企业使其更上一层楼。而如果是为了将部分价值链回归欧洲来获得一些自主产能,这时就需要复制某些外国已有的框架,比如邀请台积电或者三星在欧洲建厂,使价值链多样化。问题在于,欧洲现在还没有明确应该关注哪个方面。相比于美国雄厚的技术基础与中国广阔的市场,欧洲的优势本就不明显。而对于半导体战略的“路线之争”,至少在此次出台的欧盟芯片法案中依然还没有确定的结果。犹疑与拖延无疑会让欧洲半导体行业错失发展良机。

图源:网络

提高欧洲半导体产能

不论欧洲选择哪一条道路,提升产能都很关键,而增厂扩产需要钱。早在2020年12月,就有17个欧盟国家签署了《欧洲处理器和半导体科技计划联合声明》,宣布未来两三年内将投入1450亿欧元用于半导体研究。2021年11月,欧盟又宣布可能会鼓励各国对本国的半导体产业提供财政支持。显然,欧盟已经意识到了在欧洲本土提升半导体产业地位的重要性,但欧盟各成员国更关心的却是现金资助和无息贷款该如何分配。以《欧洲处理器和半导体科技计划联合声明》为例,在这一声明下,资金分配倾向于利好大国,而国民基数少、市场相对小的国家则在资金分配上吃亏。

由此看来,欧洲各国诉求不同、众口难调,由德、法等大国主导的半导体计划很难让所有欧盟成员国都满意。

欧洲联盟盟旗

图源:网络

一致行动方案及国际合作框架

与美国、日本、印度等一样,欧洲也希望可以引进世界先进的半导体厂商,如台积电等。然而这些愿景想要落地同样面临着现实难题。Jan-Peter Kleinhans表示,某些领域依赖于大企业以及必要的市场集中化来保证规模经济下的效率,比如芯片制造市场就是如此。在这些领域中,无论是纯代工厂还是IDM晶圆厂,如果公司被地理分割,那么某种程度来说,这就造成了一些效率降低。因为一般来说,这些公司在自己所在的国家或地区能够最高效经济地生产芯片,因为在那里有它们的研发系统,有供应网,而在一个新地方重新建立这些自然而然地就变得不够高效。另一方面,欧洲半导体产业本身也受到当地人力成本、法律规避和商业强制合规等因素的影响,有向外部转移的趋势。“自家人”都忍不住要向外走,想要引进“外援”恐怕更是难上加难。

除此之外,欧洲想要在半导体方面形成一致的行动框架也面临着各国之间利益不同的掣肘。法国、德国等本国有先进技术的国家自然希望发展本土芯片产业与美国、中国等竞争,但对于其他自身技术实力不强的国家而言,与其发展自己的半导体产业不如直接购买外国的技术或设备。这一类国家的典型代表是爱尔兰,由于英特尔与爱尔兰的紧密合作关系,此时要让爱尔兰把重心转向欧洲的芯片计划,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英特尔

图源:网络

结语

综上,欧盟芯片法案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各国心不齐。欧盟并非统一的主权国家,近年来随着民粹主义、保护主义的兴起,欧盟的离心力开始大于向心力。不论是引进外资还是扶持本国半导体产业,欧盟各国从自身角度出发都有自己的选择,但单一的某个欧盟国家又不具备与美国、中国或日韩同台竞技的实力,因此又不得不貌合神离地“抱团”。这种纠结和拧巴的态势也注定了欧盟的芯片法案虽然看起来美好,但想要真正实现却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而且这些挑战大多根植于欧盟各国的结构性矛盾之中,很难轻易化解。欧盟芯片法案最终的象征意义很有可能大于其实际效果。(校对/隐德莱希)

责编: 武守哲
来源:爱集微 #欧盟#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