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近30家国产企业齐齐发力,国产EDA工具将如何突围?

来源:爱集微 #EDA#
4513

1.近30家国产企业齐齐发力,国产EDA工具将如何突围?;
2.国资委: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
3.华为OceanStor存储助力天问一号首次火星探测;
4.中国信通院与华为就数据中心网络业务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1.近30家国产企业齐齐发力,国产EDA工具将如何突围?;


集微网消息,业内周知,EDA工具是国内半导体产业中对外依赖程度最严重的领域,也是自主可控呼声最为高昂的领域。在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涌入EDA产业。

据集微网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EDA企业已经接近30家,包括国微集团、芯华章、鸿芯微纳、芯行纪、全芯智造、九同方微电子、芯愿景、飞谱电子、立芯科技、芯和半导体、东方晶源、立创EDA、阿卡思微电子、若贝电子、行芯科技、超逸达科技、蓝海微科技、苏州珂晶达、图元软件、巨霖微电子、法动科技、伴芯科技、深维科技等。

其中,华大九天、国微思尔芯、概伦电子、广立微4家国产企业深耕于EDA领域超过10年,在特定的领域已经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并率先开启了A股上市的征程。

人才稀缺,近30家国产企业齐齐发力

在全球EDA行业中,Cadence,Synopsys,Mentor(2021年1月更名为:Siemens EDA,即西门子EDA)三巨头具备完整、领先的全流程产品,合计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单家营收也在10亿美金以上,为EDA行业的第一梯队。

第二梯队是ANSYS、S2C等厂商,通过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在局部领域拥有技术领先的优势,合计占有全球份额10%以上,单家营收超过1亿美元。

业内人士表示,整个国内市场有95%的份额被国外厂商占据,其中EDA三巨头在国内的市占率高达90%。

而国内EDA企业普遍处于第三梯队,整体市场份额不到5%,产品也以点工具为主,在某些方面有一些突破和领先,部分厂商已经在特定的领域里推出了全流程解决方案,但整体尚且处于起步状态。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来看,还没有一家国内EDA企业纯商业营收超过1亿美元。

作为一个对从业者的要求极高,但全球市场规模仅一百亿美元的产业,长期以来,EDA行业给业内的印象其实并不是一个优质赛道。

业内人士也表示,从市场的角度来讲,EDA工具的特点是投入很大,但收益很小,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这也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项目,项目周期长,而且并不能做到高回报,理论上必须有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才能走向成功。

据了解,EDA行业需要与互联网行业争夺人才,但互联网行业的薪资却远高于EDA行业,这导致国内EDA行业的人才极其缺乏。

数据显示,全球EDA从业人数约3万人,而国内从事EDA软件开发的工程师约1500人,其中多数人在为国际EDA公司的中国研发中心工作,真正为本土EDA做研发的人员不到3分之一。

近年来,随着EDA产业受到政策的倾斜和资本关注,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涌入该领域。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整体看来,这一定是好的趋势,目前国内虽然已经产生了近30家EDA企业,但各企业都是从自身具备优势的点工具开始突围,而且相互之间做的点工具各不相同,并不构成互相竞争,尚且处于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做专还是做全?并购整合是大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工具不全是国内EDA产业的另一个痛点。

一般来说,国际EDA公司提供给芯片企业的都是全套工具,但国内EDA工具很分散,尚且提供不了全套的工具链,这也导致国内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弱势,且不能做到支撑下游产业。

业内人士表示,所谓的EDA是几十上百个点工具的统称,包括逻辑综合、布局布线、功能验证、逻辑验证、测试验证等很多个步骤,每一步都有相对应的工具。

业内人士表示,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其实每个点工具的技术特点并不相同,所以国内EDA创业公司纷纷从一个点工具开始发力,做到技术领先才有机会赢得客户认可。

笔者从业内了解到,EDA工具对于IC设计企业流片能否成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由于半导体先进工艺的开发成本过高,例如7nm工艺流片总价接近1亿人民币,如果一次流片不成功,对于IC设计企业的打击是致命的。

一般的半导体产品可以在性能还不是业内最优时,会通过降价出售来抢占市场,而EDA工具不同,客户愿意为更好的产品买单,但不会为更便宜的EDA工具买单。

业内人士称,即使有国内企业能把整套EDA工具做出来,但只要与业内最为领先的企业有10%的差距,即使倒贴钱也不会有下游厂商使用。

这也是国内EDA企业选择从点工具开始突围的原因所在,建立一套全流程的EDA系统并非一日之功,从点工具开始突围才能更好得在市场上立足。

当然,业内的共识是国内EDA企业最后的大趋势会是建立一套全流程的EDA工具,不过,由于完全通过自身研发难度系数非常大,各公司采取的措施会有差异。

业内人士指出,从国际巨头的成长路径来看,并购整合就是EDA企业的发展方向,EDA企业通过并购自身缺失的环节,补齐短板,更为可行。

那么,国内EDA企业将会在何时进行大规模的产业整合?

业内人士指出,以目前国内EDA工具的研发进度和企业的发展进程来看,至少要到2025年才会进行大规模的整合,底层的工业化软件研发周期非常长,基本在5年、8年是做不出来什么成型的东西,客户也不会认可,所以整个产业都需要给EDA企业一些时间和耐心。(校对/GY)


2.国资委: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


近日国资委党委召开会议,要求坚决完成全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任务,科学编制实施“十四五”规划,持续调整优化国有资本产业布局、空间布局,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

据悉,“十四五”期间,国资委将引导企业进一步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聚焦有基础、有优势的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积极参与“两新一重”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上述这些产业中,与半导体可谓息息相关。而且,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半导体必然不可或缺。在这些政策助力下,半导体补短板与自主可控进口替代将迎来全新爆发力,国内半导体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校对/七七)


3.华为OceanStor存储助力天问一号首次火星探测;


集微网5月15日消息,天问一号“祝融号”火星车在今天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

图片来源:微博

华为数据存储机器视觉总裁周跃峰透露,天问一号“祝融号”火星车将完成一系列勘探和数据采集。华为OceanStor存储将助力天问一号首次火星探测数据的存储与保护,探索宇宙奥秘,传承人类数字文明!

图片来源:微博

据悉,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立项,计划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21年2月10日成功实施火星捕获,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2月24日探测器进入火星停泊轨道,开展了为期约3个月的环绕探测,为顺利着陆火星奠定了基础。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行星着陆,使我国成为第三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欧空局、阿根廷、法国、奥地利等国际航天组织和国家航天机构开展了有关项目合作,将共同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对火星演化的认知、了解生命起源等贡献智慧和力量。(校对/叶子)


4.中国信通院与华为就数据中心网络业务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集微网5月15日消息,近日在北京举办的2021数据中心高质量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发布了《超融合数据中心网络白皮书》等一系列重磅研究成果。在数据中心网络分论坛上,中国信通院与华为就数据中心网络业务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图源:微博

据悉,《超融合数据中心网络白皮书》是本次大会重点发布的研究成果之一,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起、ODCC组织、华为作为核心起草组成员之一共同编写。白皮书分析了当前数据中心网络以太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下一代数据中心网络正在向超融合架构演进。全无损以太架构可实现流量承载融合,打破通用计算、存储、高性能计算三套网络架构的限制;全生命周期自动管理实现网络管控析融合,打破多工具多平台管理数据割裂的限制;全场景服务化能力实现多业务场景融合,打破跨区域跨场景算力割裂的限制。三层融合最大化实现数据的无障碍流动,有效提升算力能效比,显著降低网络建网与运营成本,带来积极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

图源:微博

中国信通院与华为就数据中心网络业务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依托中国信通院对国家信息通信行业和信息化发展的重大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方面的深刻理解,以及华为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网络技术等领域丰富的技术储备和实践经验,双方将在数据中心网络规划建设、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合作,携手共探下一代数据中心网络发展方向,共建领先的超融合数据中心网络。

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数据中心网络领域总裁王雷说。“下一代数据中心网络正在向超融合迈进,全无损以太网络,全生命周期自动管理,全场景服务化能力成为超融合数据中心网络的三大特征。”

图源:微博

在今年3月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大数据中心集群和超级计算中心”。同时,也提出了“降低单位GDP能耗和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约束性指标。如何实现大算力和低能耗是数字经济发展中,数据中心面临的两大挑战,数据中心网络的建设也要围绕大算力低功耗展开。

华为超融合数据中心网络CloudFabric 3.0解决方案最大化简化网络架构,降低数据中心网络的建设和运维成本,更符合一体化大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的需求。

华为愿与客户、合作伙伴携手打造城市数据中心建设的优秀实践,为加速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校对/Musk)


责编:
来源:爱集微 #EDA#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