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科技博弈,中国电子产业向何处去?——集微网副总戴辉应邀于集成电路应用创新发展论坛演讲

来源:爱集微 #集微网# #集成电路#
8.8w

2021年4月15日,雅时国际商讯在深圳主办了集成电路应用创新发展论坛。

深圳半导体行业协会会长周生明和深港澳科技联盟顾问张克科做了开场发言。

有四位“芯片人”就芯片如何在整机中应用做了技术汇报。

集微网副总戴辉应邀做了题为《5G、芯片、数字经济与中美高科技博弈》的报告,他阐述了几个重要观点:

要构成相互依赖的关系,知己知彼,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要妄自菲薄。

这次芯片缺货,整机厂从“零库存”模式调整为“囤货”模式。疫情带来了经济冲击,全球电子业的有效需求并没有大幅上升。缺货并不都是坏事,不少中国大陆芯片设计企业因此机缘获得了宝贵的应用机遇,尤其是在采用成熟制程的芯片上。

中国在工程和应用创新上做得很好,应大力发展整机设计和制造、集成电路先进封装、成熟制程晶圆制造等产业,使得绕不开中国,即使“去全球化”也不能发展为“去中国化”。

美国在基础科技上做得非常的好,为全球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西方的EUV光刻机和装备材料并不能直接为人类消费,经过中国大陆强大的设计制造环节做成最终产品并为人类服务。这就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关系。

5G缓和了中美高科技博弈,并避免了电子业“去中国化”

如果停留在4G年代,中国的电子整机业就会面临巨大的挑战。这是因为智能手机已经发展了十多年,高度标准化,并在越南印度等地构筑了相对独立的产业链,这对中国电子业是显而易见的巨大危机。

进入5G时代之后,随着整机的复杂度大大提高,中国制造继续维持了领先优势。

5G带来了芯片使用量的巨大提升,中国芯片崛起的同时,美国芯片也得到了发展。高通继续收取授权费用,苹果和三星迎来了换机市场。5G并非激化而是缓和了博弈。

中国5G采用的厘米波,实际上与4G依然在差不多的频点范围内,这有助于国内射频芯片的成熟和发展。如果一步到位上毫米波,国产芯片就会失去发展机遇。

5G与无人驾驶目前尚未有绑定关系,无人驾驶还是本地计算和响应的,希望未来能相互促进。 5G在园区内部(包括OPEN RAN)可望成为超级WIFI,提供园区无线覆盖,并与WIFI 6进行有益的竞合。

中国5G基站建设的动作过快了一些,如果节奏控制住,一边应用一边解决问题再上量会更好。

云计算和工业互联网成为助推引擎。

工业上,德国在自动化设备与软件上很强,美国在互联网和AI技术上很强,但中国有最重要的资产:数据。目前,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路上,最有可能率先在中国走出成功模式。

云计算解决了中国发展CPU和GPU的一个巨大障碍。传统单机时代,对兼容性要求非常高,生态很难做好。云时代,自产CPU/GPU哪怕只要适配单一应用,就可以卖一大堆服务器。

国产专有操作系统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在通用生态上,PC上基于LINUX的多个OS(麒麟、统信、普华等)已经广泛使用,手机的微信上也已经有了丰富的小程序和服务号生态。

美国在全力保护其“数字霸权”。一方面,疫情中,中国互联网出海遭受了挫折(印度等地)。另一方面,美国已经决定全力发展高等级制程的晶圆工厂,本身也是为了保护其数字霸权,因为5G基站/手机、CPU、AI、GPU等都依赖于此。

但我们要看到,中国巨大的市场和产业力量使得5G、AI、无人驾驶等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所以,相互合作依然是互惠互利的。

深圳是中国电子业的风向标,中国GSM力量为全球人类文明提升做出巨大贡献

华强北和深圳有非常敏锐的市场意识,能迅速捕捉到市场的最新热点,比如近年很火的额温枪、电子烟和TWS耳机。

从历史上来看,电话机和DVD是华强北自主设计起家的两大国际化产品,为后续白牌GSM手机(俗称山寨机)爆发孕育了雄厚的基础,包括资金、技术和市场。

06年开始,无比艰难的国产芯片业,被GSM山寨机带动了起来,获得了一次极其宝贵的成长机遇。

04年,全球笼罩在3G即将替掉2G的说法中(正如2G干掉了大哥大),所有供应商几乎都停止了GSM推广,全力拥抱3G。科技老兵戴辉坚信GSM是满足全球老百姓需求的最好选择,孤身在菲律宾拓展出将首都网络整体替换的成功经验,后来得到了广泛复制。中国厂家为全球黑山白水地区带去了GSM信号。

很多地方连电都没有,却有了GSM覆盖,华强北低至7美元的功能机蜂拥而出,全世界无数老百姓一步进位进入到了现代信息时代,这是人类文明的一次巨大提升。传音从“黑人美白”开始在黑非洲深耕。

老杳于2006年在新浪开博,切入大陆芯片服务GSM手机的巨大机遇中。2011年4月22日,因Nokia起诉华勤专利侵权等事件引发,手机中国联盟在工信部指导下成立。

图注:与会嘉宾和主办方工作人员合影

优矽科技CEO王路业与集微网戴辉、高尚合影

西电可靠性研究中心王文利教授与集微网戴辉合影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集微网# #集成电路#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