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半导体涨价潮再次来袭,IC设计企业如何争取供应链产能?东田微未来业绩能否企稳?敏芯股份自建封装厂迅速投产并达满产

来源:爱集微 #供应链# #半导体# #如何#
1.7w

1、半导体涨价潮再次来袭,IC设计企业如何争取供应链产能?

2、【IPO价值观】应收账款激增且利润依赖单一子公司,东田微未来业绩能否企稳?

3、闻泰科技:安世集团一季度营业收入超过5亿美元

4、敏芯股份自建封装厂迅速投产并达满产 未来逐渐向IDM过渡

5、【IPO一线】青岛云路科创板IPO获受理 募资8亿元投建纳米晶带材等项目

6、【每日收评】集微指数1.74% 台积电今年资本支出增至300亿美元以上


1、半导体涨价潮再次来袭,IC设计企业如何争取供应链产能?

集微网报道,时间进入Q2,包括瑞芯微、新洁能、晶丰明源等数十家半导体原厂齐齐对外宣布涨价,涉及MCU、功率半导体、电源管理芯片、显示驱动芯片等领域,而供应链情况日益紧张、晶圆及封装资源紧缺且费用大幅上涨、投产周期延长等是所有调价企业所述的共同理由。

中小型半导体企业加入涨价行列

早在去年Q1,受疫情影响,ST、TI、NXP、英飞凌等国际一线品牌原厂的芯片产品,就出现交期拉长,市场价格也出现暴涨。同时,很多晶圆厂、封测厂生产节奏被打乱,部分IC设计厂商供货不能保证,下游厂商到处找货、大规模备货,恐慌性下单遍布整个产业链,导致产业真实需求成迷,缺货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

市场涨价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从分销商调价、国际大厂调价、到部分国内领先的半导体企业调价,但由于国内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国产芯片的可替代性太高,宣布调价的中小型半导体企业并不算多。

集微网曾在2020年10月询问国内芯片企业对于涨价的态度了解到,尽管国内企业都饱受上游晶圆厂、封测厂产能紧缺、交期延长的影响,成本大幅上升,但中小型半导体企业普遍处于观望状态,交期或有延长,但涨价的通知并不能轻易发给客户。

“我们会努力做好成本优化,并推荐新产品、新方案给客户,通过产品更新换代的方式,解决部分产品成本上升的问题。”业内人士指出,消费电子市场对产品价格的敏感度很高,一旦我们公司宣布涨价,就有可能引起客户的敌意,很可能在市场行情缓和时,验证其他供应商的方案,后续订单也将被取消。

因此,中小型半导体企业虽然在疫情的前半段能受益于进口替代,但在疫情的后半段既要面对上游供应商的成本转移,甚至根本抢不到产能,还要面对因为毛利较低,成本转嫁不了,可能开始亏损的风险。

而从本轮涨价潮来看,中小型半导体企业也加入了涨价的行列。包括瑞纳捷半导体、敏矽微、灵动微都表示,公司此前一段时间完成了对产品价格不作调整的承诺,但为争取供应链产能、提供稳定供给、实现持续合作,宣布调价。

如何争取供应链产能?

在供应链产能紧张的情况下,争取产能成为了所有半导体企业的必修课,包括英特尔、高通、博通、AMD在内的国际一线厂商都参与其中。

据了解,“保大客户”是业界在产能紧缺时期的共同策略,无论是晶圆厂、封测厂还是IC设计厂商都会率先保证大客户的订单供应。

因此,国际大厂面对供应商的话语权更高,一般通过与晶圆厂、封测厂合作建设专线,制定长期产能规划来保证自身利益,在产能紧缺的时期也更有保障。

此外,在这场产能争夺战中,具备一定规模的A股上市公司也更具优势。

博通集成表示,当前整个半导体行业的晶圆产能都较为紧张,公司也在基于与多家晶圆和封测厂长期稳定合作基础上,尽量保障产能,减少行业产能紧张带来的不利影响。

国科微表示,公司与同行业内的知名晶圆制造商和芯片封测厂形成了稳固、良性的合作机制,并与其中部分供应商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密切合作努力确保产能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公司也将通过配合当前供应商作产能扩充验证以及自身导入新供应商等方式,让供应链体系更为稳健,避免相关产能风险的出现。

思瑞浦表示,面对供应链产能紧张的状况,公司与主要的晶圆代工厂基于长期良好合作,通过制订长期产能规划等方式确保晶圆产能;同时,通过采取增加设备投放等多种措施,争取降低封测端产能紧张对公司的影响。

卓胜微表示,公司与多家知名的晶圆制造商和芯片封测厂商形成了稳定的合作机制,通过制订长期产能规划、建设专线、协商锁定产能供应等机制确保产能需求,目前生产经营一切正常,生产计划安排有序,能够保障客户量产的顺利进行。未来公司将保持与全球供应商的紧密合作,同时积极参与并推进供应链的建设。

自建封测产线趋势更盛

而中小型半导体企业由于目前规模较小,采购量较低,显然处于弱势地位。

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称,近期业界疯狂竞标8英寸产能,有晶圆代工业者释出逾百片0.13微米8英寸产能供客户竞标,由大陆IC设计厂得标,每片得标价高达1,000美元,相比调涨后的业界报价高出了四成,更是创下了近十年来的新高。

集微网从业内了解到,加价获得产能并非罕见,早在2020下半年,许多中小型半导体厂商在供应商的订单和产能就已经不能保证。业内人士表示,在合作的晶圆厂排单已经遥遥无期,新供应商导入也并非一蹴而就,整个业内根本没有产能空缺,如果能用加价换来产能对于公司来说其实不算坏事。

对于供应链产能紧缺的问题,近年来,包括矽力杰、卓胜微、格科微在内的国内领先的半导体企业陆续宣布投建晶圆厂和封测生产线,此外,包括豪威、敏芯股份、明微电子、富满电子、川土微等众多IC设计厂商也纷纷自建封测生产线。

而中小型IC设计厂商不具备相应的资金和技术实力,要直接建晶圆厂显然是不现实的。不过,建设封测生产线的技术难度和费用相对较低,而封测产能同样会受到上游供应商的掣肘。

在生产淡季时,封测厂的交期一般在两周以内,急单甚至能在一周内完成,而随着业内订单量大增,封测厂产能纷纷趋紧,订单交期也一延再延,部分小客户在封装厂的交期已经超过2个月。

集微网曾报道过,出于避免生产环节对外部的依赖,提升产品品质,提升公司产能,使得设计和生产工艺更好的调整磨合,从而有力支撑产品的创新发展等理由,从初创企业到上市公司,在MEMS、模拟、射频、功率半导体等领域,IC设计厂商自建封装测试生产线已经成为产业趋势。

某初创企业高管指出,公司自建封测生产线既能实现尽快交货,又能保证产能供应,同时提升了公司对封装测试环节的品质管控能力,满足客户对公司产品性能以及交货能力需求。

显然,在产能紧缺时期,自建封测产线趋势更盛,未来或将看到更多IC设计厂商自建封装测试生产线。

2、【IPO价值观】应收账款激增且利润依赖单一子公司,东田微未来业绩能否企稳?

集微网报道,伴随市场红利退去, 中国智能手机也由增量市场转换为存量市场,众厂商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不得不持续进行技术革新,其中就包括光学创新。通过配置多个手机摄像头来提升拍摄效果,同时摄像头数量的增加也有利于拉动红外截止滤光片的市场需求。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九成收入来自红外截止滤光片产品的湖北东田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田微)也开启了IPO征程。日前,在《【IPO价值观】贡献四成营收的欧菲光“去A”后,东田微上市之路仍存隐忧》文中提到,尽管背靠欧菲光、丘钛科技、舜宇光学等大客户,东田微的业绩得以快速增长,但也对大客户的依赖与日俱增,尤其是贡献四成营收的欧菲光近期陷入失去北美A客户事件,也令其IPO之路再添堵。

影响远不止与此,若东田微此次募投项目达产,扩大的产能该被谁消化,又是否会造成产能过剩?另外,利润主要来自单一子公司,且应收账款增速超过营收增幅,也都为其未来业绩发展增添了不确定性。

欧菲光“去A”后,东田微数亿产能如何消化?

招股书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东田微第一大客户欧菲光为其贡献了超过四成的营收,而随着特定客户终止与欧菲光的采购关系,欧菲光对东田微的采购或许也会相应减少。在此情景下,东田微本次IPO的募投项目如若达产,释放出的大量产能该如何消化?

据了解,东田微本次拟募资5.2亿元,包括光学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光学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光学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3.84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3.8亿元。

该项目计划在南昌建设生产基地,东田微子公司南昌东田微科技有限公司是其本次募投项目的主要实施主体。项目建成后拟新增年产红外截止滤光片组件2.6亿个、光通信元件(主要为 CWDM 滤光片)3500万个的生产能力,项目达产后可新增年营业收入3.77亿元。

与此同时,《南昌东田微科技有限公司光电产品生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准书》显示,该子公司光电产品生产项目建成后,滤光片组件及光通信器件等产品的年产规模将达到15亿片(件)。

而从产销量来看,2017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东田微的滤光片(包括摄像头滤光片和光通信元件中的 EPON/GPON 滤光片)的产量分别为1.89亿片、2.30亿片、4.98亿片和5.42亿片,销量则为1.89亿片、2.11亿片、4.71亿片和5.27亿片,产销率均在90%以上,若客户订单持续增加,的确有扩产必要。然而,欧菲光遇此变故后,若其募投项目仍维持不变,子公司15亿件的产品或者募投新增的近3亿个产品,东田微要如何消化如此巨大的产能?对此其招股书中并未披露相应应对措施。

利润来自单一子公司,应收账款增速超营收增幅

此外,从其自身财务状况来看,也存在利润主要来自单一子公司,且应收账款增速超过营收增幅的现象。

先来看前者,目前,东田微共有4家全资子公司,分别为东莞市微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昆山东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阿斯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南昌东田微科技有限公司。

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东莞微科的净利润为1321万元和3052万元,昆山东田净利润为254万元和118万元,阿斯诺净利润为169万元和负8万元,南昌东田由于是其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主体,尚未开展经营活动,未产生净利润。

相比之下,东田微同期的净利润分别为2017万元和4436万元,也就是说,其合并报表利润主要来源于全资子公司东莞微科,且向东田微分派利润的情况将影响公司向股东派发股息的能力。若东莞微科分配利润的能力下降,不仅令东田微的盈利状况受到影响,也会对其向股东派发股息的能力构成不利影响。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若净利润主要来源于子公司,一旦子公司经营生变,将危及母公司的经营能力,风险较大。而且大部分利润来自子公司,也说明母公司的独立性欠佳,而这也是证监会审核IPO企业的关注点之一。

另外,随着收入规模的快速扩大,其应收账款余额也在激增。2017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东田微的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6320.69万元、5519.87万元、12313.72万元和20740.32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9.07%、40.48%、43.30%和63.98%。2020年前三季度应收账款余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六成,据其表示,主要系一季度疫情原因,而其经营地位于湖北省,销售出货较少所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东田微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增速同样迅猛,甚至超过了业绩的增速。近年来,该项金额分别为5991.05万元、5239.6万元、1.17亿元和1.97亿元,四年间增长了228.69%,而其营收由2017年的1.62亿元增至2020年前三季度的3.24亿元,增长了100%,只是应收账款增速的一半而已。

加之其应收账款对象主要是包括欧菲光在内的前五大客户,而欧菲光近期以四折的价格出售苹果的相关业务,或对其财务状况有较大影响,对于东田微来说,若某个大客户财务情况生变或出现资金链紧张等情况,其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也将大增。

综合来看,东田微募资投产后产能的消化难题、应收账款坏账等财务风险,都离不开欧菲光这一大客户订单的变动。另外,利润主要来自单一子公司,不仅为其蒙上了经营风险,也令外界对其经营的独立性存疑。如何证明未来业绩的稳定及增长性,以及募资扩产的必要性,或许是东田微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闻泰科技:安世集团一季度营业收入超过5亿美元

集微网消息,4月12日,闻泰科技在与投资者互动中提到,虽然2020年年报和一季报工作还在进行中,但闻泰科技通过近两三年的战略大调整,已实现业绩大幅增长,根据安世集团管理层的预测,预计2021年第一季度,安世集团的营业收入超过5亿美元,营业收入和毛利均达到近8个季度的最高值。

12日晚间,闻泰科技还发布公告称,拟与珠海格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创投”)共同出资设立珠海得尔塔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收购广州得尔塔影像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及相关经营性资产的指定收购主体。

根据此前签订的《出资及股东协议》,双方约定珠海得尔塔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0亿元,其中闻泰科技以货币方式出资21亿元,占注册资本的70%,格力创投以货币方式出资9亿元,占注册资本的30%。

4、敏芯股份自建封装厂迅速投产并达满产 未来逐渐向IDM过渡

集微网消息 4月12日,敏芯股份发布2020年度报告称,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3.3亿元,同比增长16.21%;研发投入费用为420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的12.74%,同比增长17.87%。

资料显示,敏芯股份作为国内唯一掌握多品类MEMS芯片设计和制造工艺能力的上市公司,致力于成为行业领先的MEMS芯片平台型企业。MEMS芯片作为连接真实世界和数字世界最前端的芯片,有着“比模拟芯片更模拟的芯片”之称。在5G乃至未来更快传输速度和更大承载量的数据网络支持下,万物互联具备了发展的基础,MEMS传感器和执行器担负着数据世界中比同人的感官和神经末梢的功能,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目前,敏芯股份自主研发的MEMS传感器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同时也逐渐在汽车和医疗等领域扩大应用,目前已使用公司产品的品牌包括华为、传音、小米、三星、OPPO、VIVO、联想、索尼、LG等、九安医疗、乐心医疗等。

在出货量方面,根据IHS Markit的数据统计,2016年敏芯股份MEMS声学传感器出货量全球排名第六,2017年公司MEMS声学传感器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五,2018年公司MEMS声学传感器出货量全球排名第四。根据Omdia的数据统计,2019年MEMS声学传感器中MEMS芯片的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三,市场排名逐年上升。

业绩逆势增长,研发投入大幅提升

2020年,敏芯股份着力优化客户结构,在保持服务原有客户的同时,继续开拓潜在客户。公司通过华勤、龙旗、天珑、中诺等各大知名ODM厂商,不断提高公司产品在ODM端的市占率,并配合各大全球知名手机消费类电子品牌厂商对公司业务资质、技术能力、产品性能、研发管理与质量体系、成本竞争力、交付能力等一系列综合考核,努力成为各大品牌的合格供应商,直接进入其供应链体系,为公司后续扩大市场份额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敏芯股份针对汽车领域的产品主要为压力传感器产品和流量传感器,全部使用自有MEMS芯片。2020年公司在具备一定资金实力和供应链整合优势的基础上,加大了汽车领域压力传感器的研发力度和产品储备,力求在未来几年中抓住国有汽车电子产业链重塑的历史机会。国内车用压力模组芯片长期被诸如英飞凌、博世、来芯等国外大厂垄断,国内企业普遍采用购买国外芯片提供封装后传感器模组的形式供应车企,在成本降低、及时响应国内车厂需求、供应链安全方面无法满足境内车企的需求。随着境内车企在汽车销售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其必然产生强烈的重新建立汽车电子供应链的需求,为国内具备MEMS芯片研发能力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众所周知,2020年疫情对全球经济和整个行业造成的巨大冲击,尤其是在公司上半年度营业收入同比去年下滑的不利背景下,敏芯股份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疫情影响,全力开拓市场,并在第三季度、第四季度迎来明显反弹,营业收入同比2019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并最终实现公司本年度营业总收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3,007.47万元,同比去年增长16.21%。

事实上,敏芯股份业绩持续增长,离不开公司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2020年,敏芯股份研发投入费用为420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的12.74%,同比增长17.87%。公司对研发的持续投入体现了公司的研发基因和创新策略。敏芯股份坚持自主创新的研发策略,研发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高品质的产品并逐渐投入产业化,产生了一批新的核心技术专利,巩固和扩大了主导产品的市场份额。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共拥有境内外发明专利38项、实用新型专利57项,正在申请的境内外发明专利113项、实用新型专利129项。公司依靠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与生产的MEMS声学传感器产品在产品尺寸、灵敏度、灵敏度公差等多项指标上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并在业内率先推出采用核心技术生产的最小尺寸商业化三轴加速度计。

投建封测厂迅速满产,未来逐渐向IDM过渡

针对MEMS产品工艺特性强的特征,公司一直秉承从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工艺、封装结构设计、封装工艺研发、晶圆及成品检测的全产业链研发战略。该战略使得公司主要产品在代际迭代上一直保持领先。

与此同时,公司在2021年第一季度与苏州工业园区产业投资基金等机构共同投资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拟对外投资标的主要是与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MEMS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产业研究院”),该产业研究院的设立将进一步加快公司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和中试需求,为公司参与MEMS芯片的国际竞争奠定坚实基础,未来逐渐向IDM过渡。

敏芯股份称,公司已开始构建专业的MEMS传感器产品封装和测试产线,目前已逐步实现部分产品的封装和测试,为公司产品升级、新工艺产业化、提升公司产能奠定基础。公司将在MEMS生产体系上进一步拓展,实现对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环节的覆盖,从而改善品质管理、物流管理、工艺对接,增强自己的封装测试能力,为MEMS产品的产能提供保障。

敏芯股份通过建设自有的封装测试工厂,将会提升高端产品市场份额,更好的满足高端客户对供应商的规模、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提高产品竞争力,提升市场占有率。

关于公司的经营计划,敏芯股份表示,公司总体经营目标是持续深耕MEMS传感器领域,从横向和纵向多维度发展,成为行业内极具竞争力的企业。横向方面,公司将研发更多种类的MEMS传感器产品,并将其快速产业化,拓展新兴应用领域,抢占行业发展先机;纵向方面,公司将在业务上进一步扩张,覆盖MEMS传感器器件和模组等产品,进一步扩大公司业务规模,提升公司盈利能力。综合横向、纵向发展目标,公司将从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市场推广等方面进行规划,并按照规划实施,持续提升公司的行业竞争力和行业地位。

5、【IPO一线】青岛云路科创板IPO获受理 募资8亿元投建纳米晶带材等项目

集微网消息 4月12日,上交所正式受理了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云路)科创板上市申请。

招股书显示,青岛云路自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先进磁性金属材料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已形成非晶合金、纳米晶合金、磁性粉末三大材料及其制品系列,包括非晶合金薄带及铁心、纳米晶超薄带、雾化和破碎粉末及磁粉芯等产品。目前,公司非晶合金薄带的市场份额为全球第一,是非晶合金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在持续研发新材料产品的同时,向材料制品深加工领域延伸,致力于成为围绕先进磁性金属材料的研发、生产和应用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通过持续研发积累和技术创新,青岛云路自主研发并掌握以“小流量熔体精密连铸技术”、“极端冷凝控制技术”等为核心的极端制造技术体系,所制成的磁性金属材料主要用于生产节能配电变压器以及电磁能量转换的电子器件等,此类产品具有优异的电磁能量转换效率和功率密度特性,主要应用于电力配送领域,同时向新基建、轨道交通、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家电、粒子加速器等下游行业领域延伸。

纳米晶超薄带等新产品销售额快速提升

2018年-2020年,青岛云路实现营业收入为7.35亿元、7亿元、7.15亿元,对应的净利润为6486.75万元、8244.69万元、9584.76万元。其中,非晶合金板块的销售收入分别为69,558.21万元、62,919.23万元和59,956.18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4.65%、89.98%和84.04%,占比较高。

青岛云路表示,公司的核心产品非晶合金薄带具有良好的节能环保特性,自2013年起已累计销售非晶产品20余万吨,相当于约40万台SH15型非晶变压器的用量,累计运行一年较同规格S13型硅钢变压器可节约大约20亿度电,提效节能效果显著。公司与国内外知名电力行业制造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成为国家电网、奥克斯、日本东芝、ABB等企业的合作伙伴,产品销往东南亚、南亚、北美等全球各地,服务于全球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青岛云路新产品纳米晶超薄带和磁性粉末及制品在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应用拓展情况良好,最近三年,公司纳米晶超薄带和雾化粉末及其制品合计贡献收入为165.43万元、3,040.97万元和10,034.60万元,收入规模持续增长,为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提升带来新的增长点。

受人民币汇率波动、海外销售占比提高、纳米晶超薄带等新产品推出等因素影响,青岛云路毛利率呈现上升趋势,2018年-2020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4.01%、26.88%和30.31%。

不过,随着业务规模的提升,青岛云路应收账款金额可能随之增加。报告期各期末,青岛云路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分别为16,968.82万元、16,926.85万元和20,522.57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5.08%、23.42%和26.24%,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较高且占总资产的比重相对较高。如果未来公司采取的收款措施不力或者客户财务经营状况发生不利变化,公司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将加大。

同时,在上述时间内,青岛云路存货的账面价值分别为7,714.34万元、8,019.46万元和6,725.32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1.40%、11.09%和8.60%,公司存货账面价值较高、占总资产的比例较大。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存货余额可能进一步增加。鉴于工业纯铁、硼铁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以及下游行业可能面临周期性波动,公司存货存在发生跌价损失的风险。

募资8亿元,投建纳米晶带材及其器件等项目

招股书显示,青岛云路此次IPO拟募资8亿元,投建于高性能超薄纳米晶带材及其器件产业化项目、高品质合金粉末制品产业化项目、万吨级新一代高性能高可靠非晶合金闭口立体卷产业化项目、产品及技术研发投入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等。

其中,高性能超薄纳米晶带材及其器件产业化项目建设分为纳米晶带材生产线及纳米晶器件生产线。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形成纳米晶带材及其器件约5,000吨级的年生产规模。

据了解,纳米晶超薄带具有较高的饱和磁感、高初始磁导率和较低的高频损耗等特性,能够满足电力电子技术向高频、大电流、小型化、节能等发展趋势的要求,是制造电感、电子变压器、互感器、传感器、无线充电模块等磁性器件的优良材料,目前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家电、粒子加速器等领域,下游应用广泛,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根据QY  Research出具的《2020-2026全球与中国纳米晶软磁材料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2015-2019年全球纳米晶软磁材料市场规模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产量从2.15万吨增长至3.02万吨,市场规模从1.65亿美元增长至2.4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05%。

2015-2019年中国纳米晶材料市场规模从4,630万美元持续增长至7,465万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2.68%。随着我国对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领域的政策支持逐步落实,预计未来市场空间还将继续增长。

青岛云路称,纳米晶超薄带在制造技术上与非晶合金薄带具有一定相似性,公司已具备较为先进和完善的非晶合金薄带制备技术体系,在非晶行业通过长期耕耘积累了丰厚的技术实验成果。2019年,公司纳米晶超薄带产品实现量产,最近两年收入贡献分别为1,817.35万元、8,082.81万元,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市场开拓效果显著。本项目将借助公司前期纳米晶超薄带技术研发和量产中的经验,进一步扩大高性能超薄纳米晶带材的产能规模,进一步优化公司的产品结构,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目前,公司已经可以批量化生产厚度达到14μm的纳米晶超薄带,能够满足手机无线充电以及特殊小型变压器等产品对于关键部件材料尺寸的需求。

关于公司经营战略,青岛云路表示,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先进磁性金属材料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已形成非晶合金、纳米晶合金、磁性粉末三大材料及其制品系列,包括非晶合金薄带及铁心、纳米晶超薄带、雾化和破碎粉末及磁粉芯等产品。目前,公司非晶合金材料的市场份额为全球第一,是非晶合金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在持续研发新材料产品的同时,向材料制品深加工领域延伸,致力于成为围绕先进磁性金属材料的研发、生产和应用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未来,公司将利用研发团队、技术领先、市场领先及品牌等方面的优势,持续巩固和加强公司在非晶合金材料领域的龙头地位,不断拓展国际市场,全面提升公司在磁性材料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同时,结合金属磁性材料行业的发展趋势,借助公司在非晶合金材料领域形成的技术和研发优势,持续进行新产品开发,并通过提供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与用户直接对接,提升对客户的响应能力和交付能力;深入挖掘客户市场需求,加强品牌建设,拓宽业务覆盖领域,扩展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消费电子、粒子加速器等新兴领域的应用。

6、【每日收评】集微指数1.74% 台积电今年资本支出增至300亿美元以上

集微网消息,A股三大指数今日集体收跌,其中沪指下跌0.92%,收报3450.68点;深证成指下跌1.26%,收报13813.31点;创业板指下跌1.54%,收报2783.33点。市场成交量依然低迷,两市合计成交6947亿元,行业板块涨跌互现,机构抱团股领跌。北向资金今日净卖出8.07亿元。

半导体板块表现突出。集微网从电子元件、材料、设备、设计、制造、IDM、封测、分销等领域选取了118家半导体公司作了统计。在118家半导体公司中,17家公司市值上涨,其中,瑞芯微、卓胜微、航锦科技等涨幅居前;101家公司市值下跌,其中振华科技、宏达电子、火炬电子等跌幅居前。

对于后市大盘走向,海通证券认为,历史上单边熊的年份均处于盈利下降周期,今年盈利回升的正能量大于宏观流动性略紧的负能量,类似强版10年。借鉴历史,市场调整后往往出现新方向,本次重视智能制造,是转型升级主线的扩散。智能制造业绩望更强源于:科技赋能制造、疫情使得全球产业链重构、温和通胀阶段制造业盈利扩张。

全球动态

美股方面,美股三大指数全面上涨。标普500指收盘上涨29.92点,涨幅0.73%,报4127.09点;纳斯达克指数收盘上涨70.88点,涨幅0.51%,报13900.19点;道琼斯指数收盘上涨297.03点,涨幅0.89%,报33800.60点。

中概股普遍走弱,跟谁学跌近9%,哔哩哔哩跌3%,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跌2%;搜狐涨超13%,老虎证券涨约4%。

费城半导体指数跌0。20%,报3294.53点。大型科技股多数收涨,亚马逊、苹果涨超2%;芯片股则多数收跌,半导体板块ETF跌0.3%。 

欧洲股市方面,德国DAX30指数收盘上涨31.48点,涨幅0.21%,报15234.16点;英国富时100指数收盘下跌26.47点,跌幅0.38%,报6915.75点;法国CAC40指数收盘上涨3.69点,涨幅0.06%,报6169.41点。

亚太地区方面,截至今日收盘,恒生指数下跌1.07%,日经上涨0.20%;韩国综合下跌0.36%。

个股消息/A股

中国长城——4月12日,中国长城发布Q1业绩预告称,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1.3亿元-1.9亿元,上年同期亏损2.82亿元,亏损幅度有所收窄。中国长城称,报告期内,公司发挥行业优势,持续深耕自主安全和高新电子业务,持续提升产品性能及结构。

深纺织——深纺织发布Q1业绩预告称,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00万元-5100万元,同比增长683.48%-975.22%。深纺织表示,公司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主要是2021年一季度偏光片市场行情持续向好,公司持续优化产品订单结构,提升产能,平均毛利率提高,偏光片业务本季度实现持续盈利。

鼎龙股份——鼎龙股份发布Q1业绩预告称,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为5亿元-5.2亿元,同比增长76.68%-83.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00万元-3800万元,同比增长122.24%-163.91%,上年同期盈利为1439.88万元。

个股消息/其他

台积电——4月12日,据彭博社报道,台积电将把2021年资本支出增至300亿-310亿美元。据台积电最新发布的一季度及3月财报显示,2021年3月台积电营收约为新台币1291.3亿元(约合人民币297亿元),环比2月增长21.2%,同比增长13.7%。2021年第一季度(1月至3月)的营收总额为新台币3624.1亿元(约合人民币834亿元),同比增长16.7%。

瑞萨电子——据台媒钜亨网证实,瑞萨电子茨城县那珂市N3大楼的无尘室已在周五晚间9点左右恢复运作,朝本月重启生产的目标前进。瑞萨表示,正朝19日之前让那珂工厂12吋厂房N3大楼重启生产的目标前进,距离3月19日的火灾历时约一个月。

LG能源——两家公司日前宣布,双方已达成和解,SK创新将向LG能源支付2万亿韩元的赔偿金。businesskorea报道指出,赔偿金中的1万亿韩元将以现金形式支付,其余将以版税形式支付。他们将停止相关诉讼,未来10年内双方不会再有相关纠纷。

集微网重磅推出集微半导体产业指数!

集微半导体产业指数,简称集微指数,是集微网为反映半导体产业在证券市场的概貌和运行状况,并为投资者跟踪半导体产业发展、使用投资工具而推出的股票指数。

集微网观察和统计了中国“芯”上市公司过去一段时间在A股的整体表现,并参考了公司的资产总额和营收规模,从118家集微网半导体企业样本库中选取了30家企业作为集微指数的成份股。

样本库涵盖了电子元件、材料、设备、设计、制造、IDM、封装与测试、分销等半导体领域的各个方面。

截至今日收盘,集微指数收报4342.07点,跌76.84点,跌幅1.74%。

【每日收评】作为长期专题栏目,将持续关注中国“芯”上市公司动态,欢迎读者爆料交流!



责编:
来源:爱集微 #供应链# #半导体# #如何#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