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视野】手机后,下一个颠覆式的终端会是什么?

来源:爱集微 #MWC#
3.1w

(集微网消息)5G已然成为了驱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虽然受疫情的影响,但是至今为止仍有60多个国家、140多个运营商已经开始5G的商用服务。高通创投董事总经理沈劲在MWC未来科技论坛上透露:从终端数来讲,已经上市商用的5G智能手机已经超过233款,非手机的终端已经超过了100款,实际5G的商业化和部署的速度并没有受到疫情很大的影响。

行业里面一直回荡着一种声音:“手机这类终端形态是否已经走到头?”5G给我们的经济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同时也掀起了新的创新的浪潮。

从3G、4G时代开始,我们经历了现在每个人手上正在使用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的变迁。5G进入了商用的第二年,一些新的形态和新的功能开始出现,基于柔性屏的拉伸手机、折叠手机也已经出现。此外,手机的感知能力也有大幅度提升,十年前的几个传感器到今天几十个传感器,能够感知我们的地理位置、我们的运动,能够刷脸、感知我们的体温等等。

那么在5G如火如荼的发展当下,手机5年后会发生本质的变化么?而“手机之后的下一代的颠覆性的终端设备是什么?”这个问题更是整个科技行业的所关注的。

手机仍然会存在,形态功能在变化

vivo通信研究院院长秦飞表示:“在我们的理解里,三年后、五年后甚至十年后手机这个产品还是存在的。

秦院长认为手机这个产品首先还是要感谢伟大的乔布斯,他发明了可触控的智能手机,开启了一个时代。5G商用已经是第二年,运营商的5G网络利用率只有4%,收回来的流量价值还没有耗费的电量多。现在的情况便是需要手机方面持续发展起来,尤其是内容应用消费,才可以把5G网络撑起来,从而导致通信技术持续往前发展。

通过触控的方式来和世界交互,在未来仍然是十分重要。除非出现了能针对正常人士非常自由的、无创的、轻便的脑机接口代替手机触控这些操作,在达不到这种程度之前,现在很难找到触控的替代方案。

“拥有触控屏,有足够的算力,有完备通信能力的一个产品,这个产品是什么呢?又不能太大,像一个板砖的东西,不就是手机吗?”秦院长说道。

当然这不代表未来手机还是一个固定的板砖,它可以适当拓展,形态进行创新。当下的手机,如屏幕做到2K分辨率,刷新率120Hz,麦克风2个等等,基本上单机交互的创新已经接近它的上限,很难在体积这么小的设备里面再做更多突破

因此手机可以往VR/AR产品形态去变化或者扩展,基于单机作为一个信息中心,与电视、AR/VR眼镜互联,甚至可以跟我们身上所穿的衣服互联等等。以人为中心,构建一个扩展出去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觉的一个连接系统。基于这些扩展能力之后,对内容的要求变丰富了,对交互的能力也变丰富了。

我估计五年后你的手机就是一个智慧的信息中心,你的身边还有手表,还有眼镜,有家里的各种设备,有汽车等等,它们之间非常便捷、非常好地去交互。”秦院长认为。

XR和脑机接口技术是机会

5G的确带来了一些不俗的产业机会,就如同如果没有4G,可能就没有今天的短视频甚至是长视频的繁荣。5G能带给人什么?有哪些终端能够去承载这么大的带宽?

Nreal创始人兼CEO徐驰认为手机确实有它的天然的缺陷,如屏幕没有办法再指数级地放大。Nreal是一家致力于做混合现实的公司,目前旗下产品是一个混合现实的眼镜,他们把眼镜跟手机打通了,方便用手机来驱动眼镜,以及把整个手机里的生态在眼镜面前呈现。

数据量从4G到5G,带宽的能力上是指数级、数量级的提升,这个阶段围绕着手机的第二块屏,可以到达更高清更3D或者到达全息的效果,这时候便可以完全释放或者借助手机的通信、计算的性能,去把这个带宽的优势进一步释放出来。

徐驰表示从产品形态上来看,过去曾经经历从PC到手机,这个大的趋势是终端离人越来越近,它方便我们更便捷地获得互联网的信息、数字化的信息。

下一个终端形态可能会往眼镜发展。“它有可能把一个小屏往前一推,我的目光所及之处都是数字世界跟真实世界完美地融合。”徐驰觉得这是必然的趋势。

XR或者说智能眼镜形态下承载的AR/VR可能是未来十年的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徐驰仍然相信五年之后,手机一定是存在的,而且应该还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绝对的终端的核心。

“5G之下带来的机会是你能把越来越多的算力放到云端,也会催生出越来越多新的终端,它可能有不同的交互方式、不同的呈现形式、有不同的功能。在这个阶段,我们的生活会随着每个人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定制化、越来越个性化,手机仍然是当仁不让的核心。”徐驰表示。

这个时候,眼镜某种程度上算是IoT设备其中的一个小环节。5G下所有的这些终端可能都会加入通信的模块,都会有通信的功能,把它巧妙地连接到一起。

如果说手机是今天,XR眼镜是明天,那么后天可能会是脑机接口技术。BrainCo智能假肢项目负责人黄琦表示脑机接口技术尚待突破,不过目前已经有不少成功的应用案例。

BrainCo是一家全球领先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公司,既有读取人的想法,还有神经调控的比较底层的技术。所谓的“脑机接口”是说以技术手段,它尝试把人的大脑跟机器建立直接的联系。这个直接的联系包括两个方向,一个是从大脑到机器上,也就是机器可以知道大脑在想什么。另一个是从机器到大脑,就是说大脑能够用机器去感知、去操控这个世界。

“非侵入式”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为了能够让机器和大脑之间建立这样的直接联系,有几种手段,一种手段是需要在人的皮肤上或者是骨骼上开一个窗口,然后把一些感应的和一些调控的技术放进人的身体里面。另一种就是非侵入式的,它不需要在人的皮肤和骨骼上开一个窗口,直接把感应装置和调控装置放在皮肤表面,就一样也可以读取人的想法,让人产生对真实世界的感觉。

前面秦院长已经提到,触控仍然是主流人与人或与物的不可或缺的交互方式,目前尚未有成熟的交互技术可以替代,因此手机终端形态依然会长时间存在。而有机会替代触控这种交互方式的便是正在发展的脑机接口技术,可以理解为未来科幻电影中利用脑波或者念力驱动或者交互的雏形。

黄琦表示目前脑机接口技术仍然在非常初级的阶段,他们一方面需要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在材料学、脑科学、算法方面不停地提高技术门槛另外一方面是要找到一些商业落地的场景。

现有的脑机接口技术手段可以让每一个人的想法实时地显示在这个大屏幕上,但是这个手段会非常笨拙,可能需要的设备要一个房子这么大才能装得下,在这种前提下才能够把大家的想法读取得比较准确。可惜的是,这样的终端形态是大部分人不可能接受的,原因在于过于笨重。

为了要让大家接受脑机接口技术,黄琦方面表示BraiCo有两个突破口:一个是找那些必须使用这样技术的人,包括残障人士或者本身神经功能有障碍的人,他们相对于健全的人,生活里面处处充满着障碍,这个手段有机会降低社会给他的障碍,变得像健全人一样生活。这情况下他们其实不太在意这个东西笨不笨重、复不复杂、可靠性怎么样,也愿意做第一批尝鲜者。

另一个突破口便是把产品形态做得更轻薄,服务和帮助健全的人士。不过在现有芯片算力和连接带宽的限制下,其产品功能便很难做得复杂完备精准可靠,因此黄琦也期望5G技术甚至6G技术能实现更低时延和更可靠的通信,同时产业链上必然会出现更多相关企业帮助拥有脑机接口技术的终端产品发展起来。

最后黄琦提到,脑机接口技术和人工智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发展,原因在于脑机接口技术是人和人工智能共容、共生的一个终极目标,因为将来人工智能可能会不断发展,它的迭代速度可能超过人的大脑自然进化的速度。脑机接口技术能够把人跟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在一起,将来人跟机器共容共生也离不开脑机接口技术。

围绕终端新形态,如何投资创业?

在5G飞速发展下,未来5-10年,围绕新形态的终端设备,在这一个大环境下应该如何创业和投资?

黄琦认为:“如果是创业,要用到5G,一定是智能硬件产品,它跟软件是不一样的。智能硬件产品会带来的结果是投入会非常大,收益并不明确,短期很难看到收益。这是因为你需要教育用户使用你的产品,所以在做智能硬件相关创业的时候,一定要在前期做好商业规划,做好应用场景的寻找,找好之后再开始创业。”

“5G的特点是什么?可以有更大量的数据、更及时的推送、更个性化的定制。如果说未来的内容可能会更加细分,在这些细分市场上随着5G的特性,在很多场景下都会有机会。”徐驰认为5G下的细分内容跑到有更多商机。

秦院长则给大家提了一个醒,那就是需要慎入做手机,包括AR眼镜或者是说未来的脑机接口,或者是机器人,因为这当中护城河和门槛是很高的,涉及到的链条环节非常多。

不过在对应着几大核心产品上面,比如说做手机或智能终端、AR/VR终端设备和未来的脑机,这三个链条上能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场景会非常多。

真正当你把AI的能力看透了,三年后、五年后,它可以为我们解决生活痛点的设备终端做出来,这样的产品才是有价值的。”秦院长强调。(校对/Andrew)

责编: 慕容素娟
来源:爱集微 #MWC#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