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相】媲美深圳的中国制造业之城,外资相继撤资出走后苏州已开启下半场

来源:爱集微 #三星# #苏州# #芯相#
4.9w

集微网消息 苏州,一个可以媲美深圳的中国制造业之城。然而,这几年,集聚在这里的外资企业却相继撤资、出走,希捷、JDI、欧姆龙……

近日,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SESC)发布了《致员工的相关说明》,宣布将进行大裁员。

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2003年4月正式投产,也是三星电子全球唯一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对于企业关闭苏州电脑工厂的原因,官方解释是“为了应对形势和市场的变化,三星总部调整发展战略,对电脑产业进行转型升级。”

与该公告相对的是,今年3月三星宣布再投资2.2亿美元,在越南建研发中心,研发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产品;6月三星宣布将于年内,把大部分显示器生产线从中国移至越南。

关厂裁员——接连出走的外资企业

2014年11月,苹果供应商苏州联建宣布倒闭。

2015年8月4日,美资企业泰科电子科技昆山CD事业部宣布关闭。

2015年12月,在苏州扎根16年的诺基亚苏州工厂关闭。

从2017年开始,希捷、日东电工、JDI、欧姆龙苏州工厂更是相继宣布关停。

(来源:苏宁金融研究院)

2017年1月,希捷宣布关闭苏州工厂,并裁员2000人,引发轩然大波。当时希捷在公告中表示,解散苏州工厂是希捷继续缩减全球生产规模,以更好适应市场需求的措施之一。

而在希捷关闭苏州工厂之际,2015年希捷启动了泰国呵叻工厂的扩张计划,投资4.7亿美元,扩大一半产能,增加2500名员工。

当时有业内分析称,泰国整体成本比中国低,这些成本包括税收、劳动力、土地等在内的综合成本,这也可能是吸引希捷去泰国投资扩厂的原因。

2018年初,日本日东电工公司宣布关闭苏州工厂,撤离中国。然而,在2017年的时候,日东电工被高工新材料研究所(GGII)评为中国市场偏光片企业当中最具竞争力企业第一名。日东电工苏州员工当时也反映,公司正处于盈利状态。

为何日东电工撤离得如此突然?日本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当时撰文写道:“据日东电工东京总部的一位干部表示,撤离的一大原因正是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导致苏州工厂难以为继。”

除此之外,2017年7月,JDI苏州厂宣布停产。2018年7月16日,日企欧姆龙精密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欧姆龙苏州工厂将从7月16日起进入整体永久停工停产。

这些堪称制造业高精企业的公司,为何会接连撤出苏州?

外资撤离——苏州模式引发的思考?

外资企业关停工厂,本身是市场经济下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决定的。但在某一时期,外资企业频繁关停、撤离,也自然会引起人们对“苏州模式”的思考。

从2014年起,苏州外企关闭的数量呈频繁状态,成本增高、税收优惠减少,都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中国人口红利衰退导致的“用工荒”,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向东南亚转移,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徐天舒与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2018年撰写的《知名大型外企为何频繁关闭?——基于苏州情况的调研分析和启示》一文中曾有阐述“苏州的房价高,即便是合租房租也要1000元左右;苏州的物价高,基本工资3000元(尚未扣除需要强制扣除的“五险一金”),如果不提供住宿没有加班费的话,根本就招不到工人。”

此外,该文中还提及,这些关闭的企业大都经营期在10年以上,“三免二减半”的税收优惠已经过期,外企的所得税从15%上升到25%。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压力下对外企的税收征管日趋严格。

2017年初撤离苏州的希捷工厂,曾被苏州税务局对希捷的内部交易补收15亿元税款,这或许是希捷关停工厂的诱因之一。

栽下梧桐引凤凰——苏州模式高光时刻

作为苏南模式的代表,苏州曾经有过无与伦比的高光时刻。

1985年2月,苏州被国家批准为对外开放沿海城市,享受国家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

在经过“乡镇企业”的农村工业化资本积累后,苏州的城乡二元经济差距缩小,城乡呈现一体化的趋势。通过提供优惠的政策,苏州积极吸引外资,开办外向型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创造条件发展城市建设,有力拉动了经济发展,并由此诞生了“苏州模式”。

作为苏南的领头羊,苏州吸引了大批外资企业进入。2005年刊登于《商周刊》的《苏州工业园的和谐崛起》一文中,曾经这样概括这片制造业沃土的成绩——一天创造1个亿GDP,一天上缴1260万元财政收入,一天引进4000万美元外资。

然而,苏州一直存在着支柱产业过于单一的情况。早在2016年,南京大学商学院产业经济系主任吴福象就提及,江苏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基地其实并不多,已经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有南京3D打印先进制造业基地、无锡石墨烯先进制造业基地、常州工业机器人先进制造业基地等。

谋求转型的苏州?

近日,《扬子晚报》发表解读文章称,苏州鼓励制造业企业把具有行业前景和雄厚基础的服务类业务分离出来,更加聚焦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助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事实上,苏州的转型之路,早在十年前就已有提及。

由于2008-2009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演化为全球经济危机,2009年,苏州工业园区遭受到新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局面,多项重要经济指标——工业总产值、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等,都出现了程度较重的大幅下滑,出口则出现降幅为20%的深度跌落。

然而,苏州工业园区却平稳度过了那次危机。究其原因,从2005年开始,苏州工业园区就以电子信息和机械制造为基础,着手向云计算、生物医药、纳米技术等新兴产业转型,呈现出以产业服务创新带动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态势。

2016年,苏州发布《苏州市创建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抢抓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城市创建机遇,推动制造业转换发展动能,全力打造苏州智能工业品牌。

此外,从2016年起,苏州市级财政每年新增不低于5000万元的工业转型升级扶持资金,支持工业企业装备智能化改造和物联网应用、智能装备和物联网产业发展、研发创新中心建设、物联网特色基地和重大示范项目建设。当时的苏州市委副书记在2016年也表示,在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苏州亟待发挥自身制造业发达的优势,拥抱“互联网时代”。

同样在2016年,阿里云计算(苏州)有限公司开业,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集团与苏州合作的大幕正式拉开。

此外,华为在苏州的布局也在进一步加深,2012年华为在苏州工业园区设立华为数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2016年在苏州布局芯片研发,已形成端云结合的业务布局。2017年,苏州与华为达成战略合作。

今年,苏州又发布了《苏州市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末,全市规模以上装备产业总产值达到1万亿元左右,高端装备占装备产值比重保持在40%以上;建设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15个,全市实现5G网络全覆盖。

值得注意的是,新设外资项目不断落户苏州。一个积极谋求转型的苏州似乎也呼之欲出。

(校对/小北)

责编: 赵碧莹
来源:爱集微 #三星# #苏州# #芯相#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