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专而精”,南京泰治做半导体行业智慧工厂的深耕者

来源:爱集微 #南京泰治#
3.3w

集微网消息 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下,“缺人”成为半导体产业链乃至全社会所有企业共同的痛点。以节约人力、提高效率为特点的智能制造在此期间的表现,及中国制造能否以此为契机进入自动化升级的快车道,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为了厘清相关问题,近日,集微网与泛半导体领域领先的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南京泰治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南京泰治”)进行了深入交流。南京泰治技术总监丁小果告诉记者,疫情之下,终端市场需求疲软,制造业受到负面影响,需面对面交流的市场推广工作基本停滞,半导体智能制造业短期内也不免受到影响。但大数据、智能化设备在战“疫”中发挥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随着疫情慢慢平息,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国产替代浪潮、自动化成本下降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半导体产业自动化改造升级加速可期。

《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至今,国家对智能制造的扶持强化,一方面给行业带来不少切切实实的帮助,另一方面政策、资本聚焦之下也难免助长浮躁之风。在丁小果看来,疫情或许是个很好的契机,让我们思考智能制造企业怎样才能真正为产业保驾护航,帮助产业链企业更好运转。

智能制造显身手

从流行于医院或隔离区的“无接触”配送,到全民应用的疫情期间行程查询功能,数据智能在此次战“疫”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令人印象深刻。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在生产场景下,数据智能同样大显身手。

红外测温设备与口罩一样,是重要防疫物资。今年2月2日,据工信部新闻发布会披露,国内共收到各地红外体温检测仪需求大约 2 万台,手持式测温仪需求 30 余万台;预计全国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需求 6 万台,手持式测温仪 55 万台。要知道,赛迪顾问此前的统计显示,在2020年之前,国内手持红外测温计每年的产量不过20万~30万把。意味着,疫情爆发至今年2月,一个多月的时间,国内红外测温设备的需求已经远超此前国内一年的产量!

在此背景下,红外测温设备核心元器件——红外传感器的市场需求暴增。半导体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受疫情影响,产能恢复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红外传感器相关产品订单大幅增长。作为国内领先的封测企业,长电科技就是一家红外传感器产业链中的关键企业。每个危急时刻都是对企业“内功”修炼的大考。虽然疫情期间,综合复工率不到六成,长电科技依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医疗电子产品及其他产品的订单。在此过程中,由南京泰治提供的自动化产品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南京泰治为长电科技实施的自动化改造可以追溯到2015年。2014年,长电科技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收购了新加坡上市公司星科金朋。彼时,长电科技全球排名第六,而星科金朋排名第四。“蛇吞象”的操作为长电科技的管理带来了一些挑战。同时,随着长电科技迈向国际化新发展阶段,对产业链管控的需求大大提升,自动化改造成为必然选择。自此,南京泰治针对长电科技的需求,对其实施了一系列定制化的生产及管理的智能化改造项目。

图注:CIM(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系统示意图

CIM系统是南京泰治为长电科技导入的一套连接设备的物联网系统。通过全工艺设备的实时响应,解放了人力,也大大降低了一线工程师的工作复杂度。同时,由于CIM系统可以像眼睛一样盯着生产线,从而降低生产线因为一些生产过程状态异常而产生的品质异常,提高产品良率。

图注:2D Mapping示意图

众所周知,裸芯片的封装需要在封装基板上进行,生产过程中基板每个单元都需要标识清楚。丁小果告诉集微网:“以前全是人工在纸质单据上标识,既耗时,也容易出错。”为此,南京泰治为长电科技导入了2D全流程追踪系统。这套系统充分利用二维码识别支持方式,给每一颗制作过程中的芯片分配唯一的“身份证”,从而实现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流程追溯。精确追溯到每一颗芯片的生产时间、生产设备、工艺参数、作业人员,为高端产品高质量交付提供保障。

图注:SMT自动物料运输系统示意图

SMT自动物料运输系统也是南京泰治为长电科技导入的自动化生产管理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原先需要由人搬运的物料,通过这套系统改为由RTD系统根据请求自动调用,进而把物料通过AGV自动配送到设备上,提高设备流转速度。我们知道,半导体生产线上设备停止运转的每一分钟都意味着巨大的效率和效益损失。SMT自动物料搬运系统可以有效减少产线因为缺料造成的停机时间。

据介绍,这些只是南京泰治为长电科技提供的自动化方案的一部分,还有很多智能制造软硬件这里不再一一细述。如果说长电科技最初走向智能制造的动力是国际化客户的导入,那么此后推动其逐步深化自动化改造的,就是尝到实实在在的“甜头”了。自动化生产和管理方式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人工成本降低,产品良率提升等都是看得见的。丁小果举例说:“比如我们的RMS系统可以实现对程序的自动上下载。原来设备都需要人配置完参数才能自动运行。现在有了这样一套系统,整个参数都可以保存到系统里,只要扫描工单,设备参数配置的动作就由系统自动完成了。这个将近2min的动作的节省,不仅节省了生产时间,也大大降低了一线人员的配置难度,降低了新员工上手难度。而且这样一来,整个流程都更加规范化,降低人工出错率,提高作业效率。”

据介绍,随着近几年自动化系统的导入,长电科技也积累了大量生产和设备的过程数据。南京泰治将帮助长电科技充分利用这些数据,继续挖掘大数据潜力,把“数据大”变为“大数据”,在提高设备效率和产品良率方面发挥大数据的威力。

疫情下的智能制造业

智能制造在战“疫”中发挥的作用,让人们看到其改善生产、生活的巨大潜力。也让行业参与者真正感受到压力。以半导体产业为例,在复工复产困难的情况下,防疫物资生产企业需要排除万难保障供应。而如南京泰治这样的本土化服务于半导体智能化的供应商,也需要随时保持在线,为客户提供7*24小时的运维服务。在这场不能输的战“疫”中,担起应有的责任。

同时,客观上,疫情对各行各业都造成巨大影响,智能制造业也不例外。就泛半导体产业而言,疫情爆发至今,整个终端消费市场疲软,乃至暂停,传导到产业链上游,最终会影响到半导体产业链企业的订单和利润。在利润减少的情况下,又会抑制这些企业对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的投入。丁小果说:“现在还没有太大影响,但我担心可能会出现这样的传导过程。”

此外,与许多行业一样,疫情期间,由于人员流动的限制,面对面交流减少,对智能制造企业新业务的开拓也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不过,这些不利影响只是暂时的。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这些影响都会逐渐消除。中长期来看,丁小果认为:“要看接下来我们整个社会如何应对,产品、生产、供给侧改革的一些政策能否让我们的制造业度过这个难关,甚至让我们产业升级转型加快。”对此,南京泰治信心满满:“长期来看,考虑到政策刺激、国产替代等因素,产业的自动化改造可能加速。我们对今年的业务发展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除了政策刺激,此次疫情中,智能制造所展示出来的潜力被越来越多人注意到,对于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也是一大利好。如何更快地响应市场的需求,把市场需求转化为产品,转成利润,提高企业竞争力,是每个企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这次疫情,大家发现,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对于半导体产业很有借鉴意义的C2B模式,就是一种解决方案。在信息化、物联网的帮助下,生产端能够及时得到需求端的反馈,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策略。生产端的产品也能够更快地交付给客户。

智能制造大有可为

抛开疫情影响,未来中国智能制造市场究竟有多大潜力?这个问题见仁见智,在丁小果看来,目前国内的机会还是比较多的。据介绍,泛半导体领域的大型企业每年对自动化的投入至少有2000万-5000万,这还只是软件层面,如果包含自动化产线硬件的升级改造等,那可能规模上亿。而对于南京泰治后续即将做的,面向中小型企业提供SaaS等服务,市场规模尚不好预估。

丁小果表示:“设备接入量一定程度上就可以代表智能制造企业的市场空间。从半导体产业每年新设备的购买量,就可以看出这个市场有多大。而半导体还只是制造业的一个门类而已,每一个制造业门类都可以有一个对应的智能制造服务市场。”

就半导体领域而言,不可否认,国外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有其优势。半导体产业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相应的,其智能制造服务企业对产业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但国内企业也有自身的优势。

首先,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大趋势,越来越多半导体企业已经在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我国半导体产业自动化程度不及发达国家,很大程度上是由利润率决定的。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石磊做客集微龙门阵时曾指出,中国半导体产业还处于初级转中级的发展阶段。高通、英伟达、美光、海力士……产业链上几乎每个环节,市场占有率最高的都是国外企业。欧美日韩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让他们拥有较高定价权,可以获得足够利润和收益。而高额利润会反向促进企业对生产改善的投入。先进的生产管理又会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大者恒大强者恒强,这是一个完整的正向循环。而中国半导体企业大量集中在低端领域,很难支撑企业进行生产改善。过去数十年中国相对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也让企业没有动力进行自动化改造。但随着国家一系列指导意见的出台和国内产业链不断向高端冲击,有能力和动力投入技术性升级改造的企业会越来越多。

其次,国产替代大潮为智能制造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过去的两年,半导体产业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很大,也给整个产业敲响了警钟。丁小果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我们服务的杭州一家客户,有一些设备是国外的。在今年2月美国威胁要断供华为后,这家企业就问我们,‘你们给我们提供的软件和硬件产品有没有包含美国的技术?’听说我们是100%自研,他们就很安心。”在国内半导体企业普遍对产业链安全忧虑的情况下,国内厂商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第三,本土企业可以提供灵活、细致、快捷和专业的服务。以南京泰治为例,疫情期间,为了保障项目现场运维工作的开展,在确保人员健康、保护措施到位的情况下,该公司有条件的运维人员提前抵达项目现场,因客观条件不能到达现场的人员也以以电话、视频会议的形式,24小时在线,保障各项生产管理系统正常运行。这些运维服务极大地缓解了因人员到岗不足而产生的相关问题。而且,本土企业愿意与中小企业对接,为他们定制更切实际也更符合企业需求的方案。

此外,对于半导体产业链企业来说,国产智能制造软硬件供应商比外企成本更低。而且,随着国内企业技术的成熟和对产业理解的加深,自动化改造所需的成本也会越来越低。

未来属于“小而美、专而精”

智能制造业的未来毋庸置疑,但行业参与者该如何抓住机遇,助力中国制造智能升级?在丁小果看来,对于制造业而言,没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因此未来属于“小而美、专而精”的细分领域智能软硬件供应商。对于行业参与者来说,只有对产业足够敬畏,以大国工匠精神,深入产业,摒弃浮躁之风,助力企业生产更加顺畅高效,才能在中国制造升级大潮中与制造企业共同升级。

现代化工业体系可以分为39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而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经联合国认证,具备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如此多的门类,每个门类都大相径庭,用一套通用的解决方案去管控所有工业企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每个门类都应该有服务于产业链的企业,每家公司都值得定制化的生产改善解决方案。以南京泰治为例,深耕泛IC领域十余年,不是没有能力和机会涉足其他行业,而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在行业中有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做出真正符合产业链需求的产品。用丁小果的话说:“是因为我们觉得这个半导体产业足够宽广,还有很深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挖的。”

在政策层面,丁小果认为,除了继续执行重大项目如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的投入,从宏观上推动和扶持产业之外,政府还可以针对性地对各行业重点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尤其是人才引入方面,比如建立市级人才平台,鼓励企业与高校的对接培养等,都能够实打实地促进整个行业的正向发展。”

责编: 慕容素娟
来源:爱集微 #南京泰治#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